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零二章   大时代的开端
    其实何夕很早就研究水泥了。
    只是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何夕也只能提供思路。让工理学院一炉炉的烧。而今已经差不多了。有了最初的配方了。
    有了十万两一定能成。不,甚至用不了十万两。多余的经费可以用在其他事情上。
    朱元璋说道“朕在南京做的事情。你知道吧。”
    何夕心中一凛,知道正题来了。
    何夕很长时间没有与朱元璋谈过了。这一次,几次与朱元璋相处,都没有交心。他也有很多想法告诉朱元璋。
    何夕说道“臣听说了。只是辽东没有接到清丈的旨意,这是?”
    朱元璋说道“朕故意的。你在宁波待过。你觉得辽东与江南最大区别是什么?”
    何夕说道“应该是人口。江南人口繁盛。而辽东人口太少了。人少了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朱元璋冷笑一声,说道“人多了就能做成事情了?天真。我知道你之前,想在江南兴建纺织业。你觉得会是什么样子?”
    何夕说道“大概影响会更大一些。反对的人也更多一些。”
    朱元璋冷笑一声,说道“不仅仅如此。你会发现,你如果想用人。必须是世家大族之人。最后,你的弟子,大多是当地的读书种子。将来,你一死,你的一切被他们接管。或许你还有一二忠心的弟子,想要传播你的想法。要么被排挤,沉沦下僚,要么远走他乡。重新开始。”
    “因为,朕就是这样的。”
    说到这里,朱元璋也不由带着几分惆怅。
    何夕也顿时明白了。这不就是朱元璋的处境吗?
    朱元璋从两淮起家,真正站稳脚跟就是在江南。但是在江南之后。与当地大族合作。与世家大族合作才有了根基。这些年来,朱元璋对于这些世家大族。又爱又恨,有斗争有妥协。
    如果按照历史上的进程,最后朱元璋还是放任了朱元璋与这些人靠拢。
    其中义门郑家,就是一个典型。数千人按照族谱一起生活。人人都没有私产。全部都是族中的。形成了一个大家族。而族长的权力,在族里面是绝对的。
    即便是有族人做了大官,在外面哪怕是一品大员。回到家中也要列位于族长之下。
    其他大家族,未必有义门郑家这么极端。但是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了这些大家族。大明朝廷管理地方很容易,只需与族长对接就行了。根本不用费多少力气。就能征集到地方的钱粮。但是也很难。
    因为一个政府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就要看能管到哪一级的。直接管理到人。动用人力物力也是更多的。但是如果朝廷管理人以族为单位。那地方官估计还不如地方大家族的族长。官府想办什么事情。必须听地方大族的。否则寸步难行。
    这不是而今的大明。
    毕竟朱元璋还活着。谁敢造次。但是这是以后的大明。
    人有寿命,一个强人再强大。只能压制一个时代。不能压制一个阶级。
    朱元璋很清楚这一点。这也是没有何夕的历史上,朱元璋最后的选择。或者是,朱元璋压根就没有得选。朱允炆的性子,只能走与地方大族合作的道路。而相传朱允炆出逃。更是在义门郑家藏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有义门郑家的人誓死追随。
    何夕也不得不承认,朱元璋说得对。他如果在江南做这些事情,大抵与朱元璋在江南的局面。差不了多少。
    朱元璋说道“辽东就不一样了。大乱之后,一张白纸。看似什么都没有。但是地方上都是以小户为主,连四世同堂都很少见。根本不要多大家族了。南方聚族而居的太多了。而是北方。一家都在十人以下。最多的是三四人的小户。你知道为什么?”
    “盖因,靖康之后,北方战乱不知道多少年,什么世家大族要么死绝了。要么早就迁徙到江南了。你去数数,而今的江南大族,一半以上都是靖康前后迁入江南。”
    “故而宗法尚存。而在北方。早就不知道这些了。即便宋讷名动天下,号称广平宋氏之后,唐丞相宋璟,但是所谓滑县宋家,门户如何?你或许不知道。宋讷一出头。宋家其他子弟,争先攀附。甚至有想投奔门下做奴婢有之。只是宋讷方正。不肯受此非礼之举。但是北方臣子大多如此。南方大族,上数十代,列代祖宗,清清楚楚。北方大户。素无二百年之门第。即便是五服之内,为奴仆者,有之。”
    “辽东更是干净。活下来的人。要么是釜底游鱼,要么是山东移民。都已经打散了。并以军法勒之,你才觉得如臂使指。如果你在南方。哪里能有这样的事情。”
    何夕万万没有想到,朱元璋派他来辽东,还有如此的深意。
    一时间,他内心之中回顾了一下。
    北方,临海,有大量煤铁资源。也只有这里了。
    何夕说道;“儿臣不知道父皇如此爱护。”
    朱元璋说道“关于未来的事情,朕想了这么多年。终于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朕是或许能看懂,但是到能做出来,还差着十万八千里。所以这件事情只能你来做了。只是,朕读书,也是有一个小心得。你要不要听听。”
    何夕说道;“陛下请讲。”
    朱元璋说道;“新的生产方式或者生产关系,不会在旧的生产方式发达的地方产出。而是旧生产方式的边缘地带发生变革。西方崛起是这样,苏联也是这样。所以,你的事业,就在这里。在北方。”
    “我回去之后,就让安庆过来,与你一家团聚,十年之内,不要想南京的事情了。”
    何夕说道;“请父皇放心,我一定会给你看一个崭新的世界。”
    朱元璋淡淡说道“朕不知道那个时候能不能看到了。”
    何夕听朱元璋这样说,心中忽然一动,才觉得朱元璋说的这个时间节点有问题,为什么是十年,而今洪武二十年,十年之后,就是洪武三十年,而朱元璋驾崩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
    这一切,真的事情巧合。
    或者说。朱元璋内心之中,更有谋算。
    何夕不知道,也不敢多想。
    朱元璋说道“朕有一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你。”
    何夕说道“陛下请讲。”
    朱元璋说道“朕要迁都北平。或者说北-京。这一件事情迟早要做。不如朕来做。”
    何夕听了朱元璋此言,再联系到朱元璋之前所言,一时间有一些恍惚。别朱元璋大手笔给镇住了。
    丝丝脉络终于联系起来了。
    朱元璋这是要对大明改换根基。
    因为迁都这一件事情,本身就与变法有联系。最典型的是北魏孝文帝,他就是将北魏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让北魏根基,从拓跋氏以及游牧部落权贵,变成了北方汉人集团。
    让北魏有了更高上限。同时也埋下了北魏分裂的种子。
    如果,单单说迁都。何夕不会这么想。但是结合朱元璋之前所言。何夕岂能不明白。
    朱元璋认为,在南方这种传承几百年的宗族根深蒂固。他能压制一时,不能压制一世。一个人是不能战胜一个阶级的。能战胜一个阶级的,只有另外一个阶级。
    而迁都,将都城从南京到北-京。并不仅仅是一个迁都,而是从旧生产关系根深蒂固的地区,来到旧生产关系的边缘地区,将大明朝廷原本的支柱,也就是地主阶级,换成新的支柱。
    而这个新支柱,就是何夕来打造的。
    这样大手笔,注定了大明未来十年,决计不会平静的。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龙城上将 吾妻上将军 凰夜未消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宋朝探花郎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国公凶猛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