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奭(shi)去世,太子刘骜(ao)即位,汉朝开启了新的篇章。

    汉元帝和大多数人一样,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做成了什么事,浑浑噩噩。

    《汉书》他当太子时,喜欢司马良娣。如同皇帝的有皇后,还有昭仪、婕(jie)妤(yu)等,太子也有太子妃和良娣。

    司马良娣很早就去世了,死前对刘奭说,我之所以去世,并非我福气薄,而是太子府内其他良娣妒忌我,用巫蛊的手段害我至此的。

    联想到田蚡等人的巫蛊事件,可见当时还是有一定流行文化的。汉武帝时方术也不少,这帮人不乏炼丹搞研究的,长久接触重金属、硝石、蛇虫鼠蚁、草药、砒霜等物,想出治病救人的方法不容易,但搞点致人死地的手段,那就是手到擒来了。

    姑且说个故事:

    有一帮医生为了紧跟时代,也开始批判封建残余,想了半天,决定拿算命的开刀。

    当然,医生都是学术派,于是先去看算命的书,然后意外发现点门道。

    大致是算命的说,手掌有某种裂纹的人,易有自杀倾向。

    医生一查,发现手掌有该纹路的,都是因为基因缺陷,而有这种缺陷的,大致都有性格上问题,容易寻短见。

    算命的自然不知道基因,但本身都是精明的人,发现现象,总结现象,而后得出结论。

    算命,可能唯一不科学的地方在于,他没有用科学的手段去探究,而是用大数据的形式,去分析个体,所以差异极大。

    我记得有一份奏折,是年羹尧写给康熙的。

    年羹尧说,臣奉命去找那个算卦的,但是他太招摇,臣怕泄露机密,迟迟不敢去。

    康熙批复:此人本就不怎么老实,但算卦还算准。

    显而易见,康熙是信这个的,无怪乎他看见乾隆,惊呼,这小子的福气比我还好。

    而曾国藩更有意思。此兄喜欢研究算命,经常在日记里,对手下将领的面相、骨相进行评判,来看他是否可靠,能否有成就。

    留美归来的人来拜见他,曾国藩就贴近人家,先细细看外貌,然后再交谈。

    也就无怪乎刘奭相信爱妾的临终遗言,他本就普通人。

    他没有刘彻的倔强,他对其他人生气的方式也很平常——冷漠。

    司马良娣死后,他郁郁寡欢,把太子府内的一众妃子晾在一边。

    汉宣帝很理解儿子,毕竟他是过来人,知道时间是愈合伤口最好的方式,但也不能放任自流。

    于是汉宣帝做了一个父亲所能做的最大让步——让无子的王皇后挑选五个女孩子,各穿一身华丽的衣服,站成一排,让太子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刘奭怀念司马良娣,讨厌太子府中妃子,可不是讨厌女人。他看了看五个女人,反正要选一个,那就选个顺眼的吧。就这样,刘奭看中了穿红色衣服的女孩子——王政君。

    就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选择,最终葬送了汉武帝、汉宣帝、汉元帝一脉的皇位。

    王政君,公元前71年出生,河北省大名县人,名门世家,不然也不能成为五位候选人之一,极可能和王皇后有渊源。

    王政君的祖父是王武,是汉宣帝刘病已的舅舅。

    是这样的,刘病已的祖母是史良娣,母亲是王氏。在巫蛊之乱中,王家被一锅端了。

    汉宣帝即位后,怀念母亲,于是下令找找当年的漏网之鱼,结果找到了王故、王武两位舅舅,于是给了个侯爵,王武的就是阳平侯。

    王武生子王禁,王禁生的孩子就多了,四个女儿,八个儿子。王政君是二女儿,算起来正好和刘奭同辈,按年龄应该是表妹。

    按照如今的婚姻法,旁系三代不得通婚,王表妹刚好是第四代。

    王表妹出生时,母亲梦见一道月光照在自己身上,这应该不假。

    后来年长了,要出嫁,连续许了两户人家,没过门丈夫就去世,做了望门寡。

    当初吴国太骂孙权就说,你们若杀了刘备,我女儿就成了望门寡,以后怎么许给人家啊?

    可见大户人家都是忌讳这个的,王禁也着急了,于是干脆算一卦吧。

    算卦的来了,一算,哎呦,您这位贵不可言啊。

    这大致是套路了。

    吕后、许平君、王皇后都这么过来的。

    但王禁开心啊,他已经是侯爵了,女儿贵不可言,必定是当皇后啊。

    恰恰好,太子宠妃司马良娣去世,人之将死,还将一大帮女的拉倒,为后来人扫平道路。

    机缘巧合的就像天意一样。

    当然,更厉害的还在后头。

    王政君跟刘奭同房不久,就传来了怀孕的喜讯。

    汉宣帝当然开心了,自己有孙子了,给孙子取名刘骜,希望他能继承本家的良好传统。

    刘奭对长子还是很看重的,他一生一共三子三女,不算多产。但他比较深情,对王政君算不上讨厌,却也不喜欢,具体感情生活就不多说了。

    刘奭即位后,尊养母王皇后为皇太后。但王太后过世的较早,并没有对朝局有太大影响。

    而上官太皇太后,在熬死了同龄人汉宣帝之后,坚强的活到了公元前37年。她算是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又贵为太皇太后,但只是名分上的。

    太皇太后能掌权,首先要有个弱势的儿子,其次就是有个强大的家族。上官的爷爷一家,被姥爷霍光干掉,而姥爷一家,又被汉宣帝干掉,杀得血流成河,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朝中没有亲族掌权,她空有辈分,又能有什么作为,只好孤老此生。

    王皇后也一样,她没有子嗣,很本分,虽然贵为皇后,却只是被汉宣帝当奶妈用,收了太子作养子,安分守己。太子即位后,也算孝顺,王太后家族势力根本闹不出浪花。

    然而王政君不同,她具备了四个条件。

    皇帝生母。

    后世也有皇帝生母不是皇后的,也会存在两后并立。但基本上,都是生母具有最大的权势——儿子是我的。西太后慈禧因此得以干掉东太后慈安。

    儿子软弱。

    碰见嬴政、刘彻这样的君王,母后只能靠边站了。《汉武大帝》的经典场景:刘彻对母亲咬着牙说,母亲,你以后不要干政了。说完,刘彻转身离去。

    王太后大怒,指着刘彻大骂:刘彻,你这逆子!

    而吕后则不然,儿子汉惠帝,光听谥号就知道是软柿子,被母亲气的自暴自弃,没两年就去世了。

    当然还有第三点:能活。

    《投名状》里,前辈叮嘱陈青云说,陈大人,你可得好好活着。

    结果陈青云在就任两江总督时,被朝廷派刺客枪杀,一颗政治新星还没有升起就陨落了。

    任何在历史上建功立业的人,基本上很能活。政治是活人的游戏,死了就出局了,顶多被活人当生意谈。

    你是皇后,熬不死皇帝怎么当太后,熬不死儿子怎么当太皇太后。

    具备了以上三点,那么第四点就水到渠成了——亲族势力。

    纵观汉朝的历代势力,最耀眼的家族总是权利的核心。

    吕后最风光的时候,也是吕家的巅峰。吕后一死,就一江春水了。

    窦太皇太后活着时,窦家是不能逾越的存在。窦太皇太后一死,王太后一家立即崛起,窦婴都死了。

    然而刘彻太强势,田蚡一死,王太后娘家人才凋零,无法再在朝廷上施加影响力,逐渐失去了权利核心。

    卫子夫作为皇后,太子母亲,弟弟卫青又出息,姐妹们又嫁的好,成为了最强势的家族。

    然后霍去病、卫青一死,卫家的子孙又不争气,李广利以军权上位,最后将卫家赶尽杀绝。

    霍光秉政后,霍家自然成为朝廷最显赫的家族。汉宣帝将霍氏诛族后,算是内忧外患一扫而清。

    皇后是个摆设,没有实权。宠妃们有地位,可是儿子不是太子,于是也相当于没地位。

    直到王表妹上位。

    刘表妹的掌权条件之二——儿子软弱。

    刘骜,公元前51年出生,即位时18岁,高二,只比刘彻即位晚两年。

    刘彻刚即位,就听母亲的,何况刘骜呢?

    王表妹38岁,家里兄弟姐妹多啊,兄弟姐妹又有孩子,孩子们十六七了,搁现在还在上学,可古代就结婚了。人都结婚了,总得有份工作吧。

    王表妹作为家中最有出息的人,当然责无旁贷。于是乎,王表妹忙前忙后,哪个衙门缺人,先把自己家亲戚安排了。

    就这样,刘骜即位的初期,朝廷里塞满了姥姥家的亲戚。

    刘骜据说小时候很聪明,很得汉宣帝宠爱。汉宣帝称呼他为太孙,表示咱们家就靠你了。

    汉元帝即位后,一次召见刘骜,结果刘骜很晚才到,解释说不敢经过驰道,所以就绕了个圈子。

    驰道是皇帝行车的通道,刘骜很谨慎。

    汉元帝很开心,他那时刚即位,脑子里还是儒家的君君臣臣,认为礼是万事的根源,对儿子能够小小年纪能够守礼,很开心,后来还专门安排了宠臣史丹教导太子。

    后来汉元帝的弟弟去世,汉元帝很伤心,结果在葬礼上看见太子毫无悲戚之色,勃然大怒,回去之后,对史丹感慨说,至亲去世,太子却不伤心,这怎么得了啊。

    史丹立刻跪下说,臣见陛下为弟弟伤心太过,好容易恢复过来,怕太子哭起来,陛下心里面不好过,是臣叮嘱太子不要痛哭的。

    汉元帝脸色好转了不少。

    不过,儿子刘康越来越得宠,汉元帝数次动起了废太子的心思,可是几次又忍住了,原因如下。

    汉元帝母亲许平君早亡,父亲汉宣帝对汉元帝很是照顾,可谓是煞费苦心。汉宣帝也有很多宠妃,也要很多儿子,汉元帝平心而论,自己做的很多事也让父亲很失望,可父亲还是传位给他了。

    将心比心,虽然刘骜不讨自己欢心,可毕竟无大过,汉元帝不忍心废他。

    何况汉朝开国以来,废太子的事有好下场吗?

    高祖要废刘盈,可终究不是放弃了。后来吕后将戚夫人做成人彘(zhi),将赵王如意毒杀,何等厉害。

    汉景帝废了太子刘荣,栗妃死了,刘荣自杀。

    还有祖爷爷戾太子的事。

    汉元帝是个平常人,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己又是个不坚定的人,所以终究没下了狠心。

    刘骜即位后,很想学前辈汉武帝,于是和一帮子从小玩大的富家公子在一起放浪形骸,最出名的就是张放了。

    听说过一个对话:

    女:你们男人和女人在一起,除了上床,能不能想点别的。

    男:据我多年观察,男人如果不是为了上床,更喜欢和男人在一起。

    张放,前任大司马、车骑将军张安世的玄孙,名门世家,自然有贵公子的派头,和刘骜算是趣味相投,而且年轻识浅,非常轻狂。

    当初刘彻当太子时,汉景帝替他找了好多贵家公子陪他玩,其中最出名的是韩嫣。

    年轻人的友谊比较纯洁,刘彻认为韩嫣是自己的好朋友,纵使韩嫣和宫女私通,也不愿惩罚,算是极为放纵。王太后看不过去,杀了韩嫣。

    而刘骜也类似。

    刘骜喜欢出去玩微服巡游的把戏,常和张放一起,和张放以兄弟相称。当然,刘骜喜欢张放也是有原因的——张放漂亮。

    男人漂亮起来,真的让女人都沉醉的,男人欣赏的。

    以至于后世说刘骜和张放是同性关系,我了解不多,就不多说了。

    不过,张放也确实不知天高地厚。

    他是权贵家子弟,别人自然害怕他,不敢招惹他。久而久之,他还真以为是人家多看得起他,仗着皇帝宠信,做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

    比如官吏抓犯人,跑到了他家,他府中的奴才竟然在墙头架设弓弩,威胁执法人员。听闻有人要把女儿送进宫,张放从那里听说这女人殊色,就派人去人家家里求亲,求之不得,恼羞成怒,又派人去人家家里捣乱,打伤了三人。

    最过分的是,因为工作上的事跟乐府游徼莽不睦,于是让四十个余党结群攻打乐府,还动用了弓箭,将乐府的官吏捆起来。游徼莽吓坏了,将自己捆住,穿上囚犯穿的红衣,上前请罪,加上同僚在旁说情,张放尽兴后,才算罢休。

    人以类聚。

    张放身边聚集的也多是一群无法无天的混账。

    有个人看中了别人妻子,勾搭不成,就杀了人家的丈夫。有的人得罪了张放一个跟班,跟班就让人家家破人亡。

    反正出了事,往张放家一躲,那就万事大吉。跟张放的混账们,依靠着此举逍遥法外。

    张放如此无法无天,皇帝内宠,丞相又是一帮和事佬,想的是息事宁人。张放如此嚣张,丞相等人自然只能委屈别人。

    我为国做事,却遇到这种混账,你说怎么办?

    身为皇帝,偏宠亲信,让臣子、百姓如此痛恨,也着实不是东西。

    于是搞了段时间,天怒人怨。

    臣子们群起发难,太后王政君也怒了,一定要张放滚

    从这点上,王太后比前辈王太后软多了。

    刘骜十分不情愿,可朋友和母亲孰轻孰重还是分得清的,于是让张放去做北地都尉。

    张家本来就是军人世家,二十多岁的人做了一地将军,开始祸害别地方的百姓。

    后来刘骜多次想把张放调回来,都被大家坚决、果断、没有商量余地的拒绝了。

    虽然贵为皇帝,却还是没能过上如意的人生。刘骜非常愧疚,认为自己对不起张放这位朋友,于是只好用官位和金钱来慰藉这位朋友。

    等到刘骜死时,张放听说了,非常伤心,很快也随他而去。

    放在平常人的角度上,无论是爱情也好,友谊也罢,我们都会十分感动。

    可刘骜是皇帝,张放是肆无忌惮的宠臣。也许在他们眼中,只有自己一家子才算是人,只要自己过得好,那就行了。

    他们相互间,相互爱护,为彼此的高兴而高兴,为彼此的伤心而落泪,可终究没有爱我所爱,以及人之爱。

    他们没有同情心。

    美国有两部极有意思的电影。

    《万能钥匙》里,一对黑人奴仆夫妇用非洲的巫术,将自己的身体和白人夫妇的一双儿女交换了。白人夫妇发现黑人夫妇在教儿女巫术,于是和朋友们将两人绑在了树上,用火烧死。白人们围在火旁,欢快的如同宴会,岂不知烧死的是自己的孩子。黑人夫妇利用这种方式,不断地和人交换身体,成为电影结尾还没有被干掉的大反派。

    电影中,黑人和白人都在以最残酷的方式,对待彼此。

    而另一部则更有意思。

    白人一家掌握了交换身体的秘术,于是动了邪念。年轻漂亮的女儿出门勾搭黑人男朋友,而后把男朋友带回家。现场坐着的风烛残年的亲戚,其实是顾客。他们看中了男朋友的身体后,就开始竞标,价高者得。得到黑人身体的白人,可以继续健康的活下去。

    影片的最后,黑人男朋友依靠朋友的帮助得以干掉了那家人,最后出于仁慈之心,救了白人家族的爷爷。

    爷爷狂怒的冲黑人喊道:你毁了我一家。

    殊不知,自己又毁了多少家庭。

    楚灵王对随从说:我的儿子那么好,为什么他们要杀他。

    随从:那是以为你杀了太多别人的儿子。

    </br>

    </br>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抗日之鬼打鬼 我的历史聊天群 虚幻的战火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 大唐:拜托,我真没想造反啊 大唐:摊牌了,我就是全能高手 战国太阁第一人 全职高手之醉卧伊人笑 铁血佣兵 大唐第一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