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却说,李庚率兵攻占兴庆府,收复西夏诸城,休整三日,班师回府。次日,有一道人拜访,随即凭空消失,众人不解,遂相继回房。

    幽竹斋内,初霁问道:“世子殿下,你说今日那道人甚是奇怪,不会是老爷请来的吧。”

    未待李峻言语,梧桐、彩屏赶忙凑上去问道。

    “什么道人,什么奇怪事?说来听听。”

    弘光道人之事,唯碧瑶、初霁两女前去,梧桐、彩屏不知。初霁遂将今日之事言之。

    李峻闻之,笑道:“初霁怎如此长舌,不如碧瑶识大体,不当问者则不问,当问者本世子自当言之。”

    初霁嘴里嘟囔。

    “碧瑶那榆木疙瘩,整天就知道舞刀弄枪,有什么好的。”

    碧瑶此时正在泡茶,闻初霁嘟囔,放下茶壶就要过来,初霁见之赶忙逃跑,打闹间,书童白鹤忽至。

    “世子殿下,杨师傅有请。”

    李峻闻师傅杨保来请,不知所为何事。

    “师父此时于何处?”

    “杨师傅此时在藏书阁等候世子殿下。”

    “你先退下吧,本世子稍后便去。”

    白鹤闻之告退。

    “尔等回去吧,本世子前去藏书阁,不知何时归来,无须此间等候。”

    众女闻之皆告退,唯有初霁嘴里嘟囔不知所言。

    言毕,李峻遂径往藏书阁。

    这藏书阁位于秦王府西北角,乃李峻年幼时李庚令人建造,建成时极为雄伟。

    此阁共有七层,内藏万卷书籍。第一层不置书籍,阁内一角供杨保起居,李庚本想另建房屋为杨保居住,杨保拒绝,住在这一层方便,无事便可上阁观书,李庚闻此作罢。

    二三层皆为儒、释、道等百家经典,四五层皆为功法秘籍,六七层皆为兵书。因此处书籍众多,不乏孤本,李庚遂下令重兵把守,一则保护杨保安全,二则保护书籍,防止江湖之人觊觎。

    李峻行至藏书阁,守卫见是世子殿下,赶忙让开。李峻径入阁内,只见杨保此时正在临书,李峻看去,正是《赵氏兵法》,此书乃当朝开国皇帝所着,杨保早年有幸得之,遂放置藏书阁。

    李峻见师父正在临书,不便打扰,遂旁站观之。杨保不经意抬头,见李峻早至,遂放下毫笔。

    “为师年迈,眼耳皆不重用,峻儿何时来此。”

    “徒儿方来,见师父临书,遂不敢打扰。”

    杨保闻之笑道:“临书不急一时半会,峻儿随秦王前去西夏,所获如何。”

    “此次西征,徒儿方知生平所见,实乃井底之蛙矣。”

    “峻儿何出此言?”

    “此次西征,徒儿勇武不及叔仪、谋略不及季明。”

    杨保闻之笑道:“秦王殿下武亦不及礼儿,谋亦不及智儿,奈何掌管秦地、统帅三军?”

    “徒儿不知,请师父示下。”

    “礼儿勇武,所凭者,兵器也。智儿谋略,所赖者,兵书也。秦王殿下能有今日成就,乃驭人也。”

    李峻闻之不解。

    “为帅者,无须大才。须驭人有道,驭才有方,带兵有术。”

    杨保又道:“知人善用,用人不疑。广纳谏言,兼听则明。赏罚分明,恩威并施。扬长避短,集众所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李峻闻之,深有所感,遂道:“此乃驭人之术?”

    杨保笑道:“十分之一耳。”

    “还请师父示下。”

    “峻儿无须追问,日后便知。”

    李峻闻之,遂不言语。

    “唤峻儿至此,为师还有一事。”

    “师父请言。”

    “峻儿且随为师前来。”

    言毕,径往书房,李峻随之跟上。

    行至书房,只见杨保行至博古架前,转动架上瓷瓶,随即博古架缓缓移动,向下露出一间密室。

    李峻见之暗忖:想我在王府一十七年,竟不知这藏书阁竟有座密室,不知师父唤我来此做甚。

    “此处为功禄堂,先前峻儿年幼不知此处,如今长大成人,有些事情也该知情,且随为师前来。”

    言毕,径往密室,李峻随之跟上。

    密室设在地下,李峻向下走了三层才到,虽是密室,却灯火通明,不见潮湿,远远传来一阵檀香。

    行至密室,只见上面写了三个篆字“功禄堂”,门上有副对联,曰“卷无三千风月,功归一笔。心系十万将士,醉可四时。”

    杨保推开功禄堂,李峻放眼望去,只见密室放满了大大小小数千座灵位,从上到下共设七层,想必这就是藏书阁建造七层缘故吧。

    李峻定神细视,第七层灵位上写着“陪戎校尉李启”“将仕郎吴存”“仁勇副尉马忠”,再往上看去,写着“宣节校尉邱志”“给事郎柳游”,再往上看去,写着“朝散郎杨立”“云骑尉狄广”。

    李峻再往上看去,第二层写着“朝奉大夫杨保”、第一层写着“上柱国李庚”,只是这两处灵位前并不设香炉。

    “师父,这些都是……”李峻问道。

    “这些都是随秦王殿下出生入死的弟兄,当年大战之后,秦王殿下同为师心中有愧,对不起这些死去的将士,遂修建了这座功禄堂。”

    杨保又道:“这些都是有名有姓的将士,那些姓名没有记录在册的皆在那边。”

    李峻看去,果然有数百座无字灵位。

    “这功禄堂为何有师父和父亲的牌位?”

    “为师同秦王殿下心中有愧,生前未曾照顾这些将士,死后定当陪同。”

    言毕,只见杨保双目盈泪。

    “峻儿不懂事,只知整日纨绔世间,不知师父、父亲情至于此。”

    “出去吧,此地不可久待,否则日夜魂牵梦萦。”

    言毕,同李峻走出功禄堂。

    两人走出密室,行至书房。

    杨保道:“世子殿下可愿承袭秦王?”

    李峻闻之,内心五味杂陈,杨保见李峻不为所动,欲屈膝跪地,李峻见之,赶忙扶起。

    “师父为何如此,陷徒儿于不义?”

    “峻儿为世子殿下,有何不可,师徒情分实乃虚名也。”

    李峻忙跪下道:“师父万不可如此,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待峻儿如此,不是父亲,胜似父亲,峻儿愿承袭秦王。”

    杨保闻之,忙扶李峻起身。

    “若世子日后承袭,定要厚待将士,行事三思。将士皆是秦地子民,随秦王出生入死,皆是有父有母,铮铮男儿。世子日后莫负了秦地百姓,莫寒了将士的心。”

    李峻闻之,眼眶红润。

    “徒儿谨记师父教诲。”

    “峻儿可曾习武?”杨保突然问道。

    李峻闻之暗忖:此事师父怎知,定是自己偷习,被下人看去。

    “徒儿习得三脚猫功夫,不知师父怎知?”

    杨保闻之笑道:“秦王府耳目众多,秦王殿下如何不知?只是看在心里,嘴上不说。”

    “原来如此。”

    “峻儿习功法,不成套路,难成正统,不知可愿拜师学艺?”

    李峻闻之惊愕。

    “师父难道会武?”

    杨保闻之笑道:“为师一个糟老头子若是习武之人,怎会如此年衰。”

    “那师父所指……”

    “王府北上一百余里,有一福泽山,山中有位习枪教头,名唤罗绍,表字方远,乃开封府禁军教头。新帝登基后,不受待见,故辞官回乡。此人枪法雄浑,气势恢宏。若能拜入门下,日后冲锋陷阵,定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杨保又道:“此人脾气古怪,若非同秦王殿下有故,定不使峻儿前往。”

    “徒儿记下了,不日前去。”

    “无妨,峻儿西征方回,需歇息几日,既有此意向,过几日再去不迟。”

    “徒儿既已立志,当铭记在心,不敢忘也。”

    “既如此,徒儿回去吧,为师还有几卷兵书,不曾临毕。”

    “徒儿告退,师父早些安寝。”

    言毕,李峻走出藏书阁,径往幽竹斋。

    行至幽竹斋,只见碧瑶坐在桌前,初霁伏在桌上,以手支头打瞌睡,不见梧桐、彩屏。

    碧瑶见李峻前来,赶忙起身,初霁闻之亦慌忙起身,顺势擦了擦口角。

    李峻见状大笑。

    “初霁是梦到山珍海味了,还是梦到哪家公子了?”

    初霁脸红道:“奴婢哪有,世子莫要取笑。”

    初霁又道:“世子去了两个时辰,作甚去了?”

    “一个时辰前方言,不当问者则不问。初霁啊初霁,记吃不记打。以后别叫初霁了,叫忘记吧。”

    碧瑶闻之,扑哧一笑。

    初霁见世子取笑,又打不过碧瑶,独自生闷气。

    “莫生气了,本世子不日要远行,也没人气你了。”

    “世子西征方回,如今又要远出?”

    “此行不出秦地,不必担忧。”

    “那初霁也要去,也好早晚伺候世子。”

    碧瑶闻之,亦道:“碧瑶也去,早晚保护世子。”

    “本世子又不是三岁孩提,无须伺候,此次出行不远,亦无须保护。”

    “那此次出行谁陪同世子?”

    “可日行千里的大宛良马,孰能日行千里,亦可同去。”

    二女闻之不语。

    “汝等退下吧,本世子还有要事,不便相扰。”

    二女闻之退下。

    却说,李公公回宫复命,皇帝赵偕闻之,深感震撼,不知如何赏赐。早朝结束后,遂令李公公留住几人,言有要事商议,于御书房等候,李公公领命。

    赵偕行至御书房,只见众人等候多时,见赵偕前来,忙跪下道:“参见圣上。”

    “不必多礼,进来吧。”

    言毕,众人随赵偕径入御书房,赵偕令众人坐下。

    “今日令众爱卿前来,朕有要事相商。”

    众人闻之,皆道:“微臣愿为主上分忧。”

    “此次秦王李庚西征平退西夏有功,朕该如何赏赐?”

    “启禀圣上,防御西夏贼寇,本就是秦王职责,依老臣看,此次不应赏赐。”

    赵偕循声看去,原是太师韩赋。

    太师韩赋,表字士谦,乃当朝国丈,赵偕岳父,生得疏朗俊秀,儒雅从容。

    “国丈所言非虚,然秦王戍守西关不曾有失,如今更是攻下十数座州城,损兵折将,若不封赏,实乃寒人心也。”

    此时,一白净面皮、体形偏胖之人道:“依微臣看,不如赏赐些珠宝、马匹也。”

    众人看去,此人乃当朝国舅张筠。

    张筠,表字亮节,韩皇后之舅,官拜左丞相。

    “秦地虽苦,然不缺珠宝也,亦不缺马匹,如此不妥。”

    枢密使马阳闻之,面露不悦。

    “此等皆圣上所赏赐,那李庚岂有不受之理?”

    这马阳,表字元亮。长得身材长大、阔脸方腮,乃韩皇后远房表兄。

    赵偕闻之,亦觉不妥。

    此时,右丞相孔恒道:“启禀圣上,秦王此次有功,当加官晋爵。”

    孔恒,表字子常。寒门出身,生得身材纤瘦,慈眉善目。虽官居右丞,然常受皇戚排挤。

    未待赵偕开口,赵贞道:“圣上不可,这李庚已官居二品,不可再封,本就异姓,我堂堂赵氏江山,怎可落他人之手?”

    赵贞,表字文正,乃当朝皇叔,官拜骠骑大将军,统领皇室三十万禁军,生得是眉清目秀、唇红齿白。

    赵偕闻之笑道:“虚职而已,皇叔不必如此。”

    孔恒道:“秦王平退西夏,不如将西夏之地赏赐秦王。”

    赵偕闻之,若有所思。

    太师韩赋道:“此时西夏之地已为国土,虽地势荒芜,亦不可轻易封赏。”

    “如今西夏之地,可令秦王暂管,待三五载后,西夏汉化,圣上再将此收回。”

    赵偕闻之道:“如此甚好。”

    赵贞闻之,道:“圣上不可,若使秦王暂管西夏之地,三年后西夏之地皆是秦民,那时圣上如何收回?”

    “纵使为秦民,亦是朕的大夏子民,区区荒地,那李庚还能反了不成?”

    “圣上不可不防?”

    “这大夏疆土,半数皆是异性打下的,如此排挤异性,不教天下百姓笑话朕心胸狭隘么?”

    赵贞复要再言。

    “朕意已决,众爱卿不必多言。”

    赵偕又道:“秦王之子,该如何赏赐?”

    张筠道:“秦王之子年幼,不可封赏,不如赏些金银、马匹。”

    “李公公,秦王之子年龄几何?”赵偕问道。

    “回禀圣上,秦王长子李峻今年一十七岁,次子李默一十三岁。”

    “幼子尚可,长子不可不赏。”

    孔恒道:“秦王长子如今成人,此次西征有功,不如承袭父职。”

    韩赋闻之不悦。

    “此子年幼,若承袭父职,其他藩王定生不满。”

    “众爱卿有何高见?”

    众人闻之皆不言语。

    “李公公有何高见?”

    “回禀圣上,奴才愚见,不敢多言。”

    “但说无妨。”

    “秦王之子虽年幼,然此次西征有功,尤其是出使晋地,联晋克西夏,甚是有勇有谋。依奴才愚见,承袭不如暂缓,待日后有功再承袭不晚。”

    “如此尚可。”

    “众爱卿可有异议。”

    众人皆道:“圣上圣明,臣等未有异议。”

    “既如此,众爱卿退下吧。李公公替朕研墨,朕要拟旨。”

    众人闻之,皆领命告退。

    次日,赵偕令赵公公于秦王府颁圣旨,令李公公随行。

    李公公先行一步,行至秦王府,管家李福见李公公来府,赶忙报知李庚,李庚闻之,亲自相迎。

    待客厅内,李庚同李公公相继而坐。

    “李公公此次入宫如何?”

    “果如秦王殿下所料,众人反对,唯有孔右丞替秦王说话。”

    李庚闻之,虽有不悦,却是常理,那赵氏卧榻,岂容他人鼾睡?

    “圣旨何日到达?”

    “约明日。”

    李庚闻之,让李公公夜间留宿,次日一早,令李福赶忙设案焚香,自去沐浴更衣。

    巳时,赵公公携圣旨前来,李庚此时早已令众人府中等候。

    赵公公见众人皆至,遂打开圣旨。

    “圣旨到,秦王李庚接旨。”

    众人闻之,赶忙跪下候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秦王李庚西征西夏贼寇有功,令李庚暂管西夏之地,三年之内,使西夏子民汉化。另赐御酒百壶、黄金千两、绸缎千匹。长子李峻出使晋地有功,因其年幼,待日后有功,世袭父职。另赐锦袍一领、金甲一副、名马一匹。次子李默,擒敌有功,因年龄尚幼,日后封赏,另赐黄金百两、良驹百匹、锦袍一领、金甲一副。义子李礼,杀敌有功,封昭武校尉。另赐锦袍一领、银甲一副、名马一匹。义子李智,出谋有功,封朝奉郎。另赐御酒十壶、绸缎十匹、黄金百两。岷州王通,杀敌有功,封振威校尉。另赐锦袍一领、银甲一副、名马一匹。西关王忠,守城有功,封翊麾副尉。另赐锦袍一领、银甲一副、名马一匹。钦此!”

    “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言毕,李庚起身,众人亦随之起身。

    李庚行至赵公公身前,双手接过圣旨。

    赵公公道:“恭贺秦王殿下西征大功,赏赐不日便到。”

    李庚闻之,趁他人不备,将袖中锦盒递于赵公公,赵公公赶忙手收下放于袖中。

    “赵公公,车马劳顿,可于本府留宿。”

    “多谢秦王殿下美意,奴才宫中复命,不可久留。”

    言毕,同众人出府,李庚率众人相送。

    正是:

    杨保阁中略施计,世子习武承父志。

    忽闻宫中传圣旨,众人受封领赏赐。

    欲知那秦王世子何时出行,且看下文分解。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起兵造反,嬴政竟是我军师 穿书后我不想宫斗只想咸鱼 水浒:开局迎娶扈三娘 抗战从伪装者开始 穿越破案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