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却说,秦王李庚决黄河之水淹了灵州城,同晋王赵佐合兵一处,先后夺得夏、银、绥、盐四座州城,李庚将这四座州城送与赵佐,仍领兵屯兵灵州。

    次日,李庚唤众将前来议事,徐图兴庆府。

    李庚道:“如今西夏各州城相继攻克,唯有兴庆府尚存。众将有何妙计拿下兴庆?”

    帐下众人闻之议论纷纷。

    李礼上前道:“我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若我等出兵围兴庆府半月,城中人人惶恐,必然开门献降。”

    众人闻之,皆认为此法可行。

    李峻道:“回禀父亲,义兄所言有理,此法虽较为稳妥。然兴庆府兵多将广、粮草众多,若围城半月不下,定州定然来援,兴庆府出城死战,我军腹背受敌,还望父亲慎重。”

    李庚闻之,认为李峻儿所言有理,若我军于此马前失蹄,岂不功亏一篑?

    “智儿,有何高论?”

    “回禀义父,世子殿下所言甚是,兴庆府北上仍存定州,当下之计,应先图定州,再图兴庆府。”

    李庚闻之沉思。

    “峻儿可有计策取得定州?”

    “孩儿以为,兴庆府、定州互为犄角,一方被围,一方必然出兵相救。我军佯攻兴庆府,围而不攻,定州必来相救,我军可趁此先夺得定州。”

    “智儿以为峻儿之计如何?”

    “世子殿下所言甚是,若要佯攻,义父可派兵堰住黄河之水,拓跋建英定以为我军欲以水淹之。此时,义父只需率兵围城,拓跋建英更深信不疑。一面突围,一面求救定州。我军可趁势伏击定州援兵,趁夜袭取定州城。若定州城得,捉拿拓跋建英犹瓮中之鳖。”

    李庚思忖良久。

    “李默率兵五百于黄河上游缺口处堰住黄河之水。”

    “孩儿领命!”

    “李智率兵五百砍伐树木制作船筏。”

    “孩儿领命!”

    “李礼率兵五千于定州至兴庆府途中设伏。”

    “末将领命!”

    “王通率兵五千埋伏定州城外,待定州援兴庆府兵马尽出,趁势夜袭定州。我当亲率大军围攻兴庆府。”

    “末将领命!”

    众将闻之,领命告退。

    兴庆府内,此刻拓跋建英大病痊愈。

    探马上报:“秦军此刻在上游堰住黄河缺口,又率士兵砍伐树木制作战船。”

    拓跋建英闻之大惊,忙唤众将议事。

    “秦军将此处围个水泄不通,又堰住黄河缺口,欲以取灵州之法,赚我兴庆府,众将可有应对之策?”

    众人闻之,皆不发一言。

    拓跋建英见状叹气道:“想我父辈为秦军杀害,本王十八岁领兵,攻打西羌、收复失地,本想光宗耀祖,不想兵败于此也。”

    众将闻言皆面面相觑。

    拓跋怀上言道:“主上勿忧,我拓跋氏一族,生当人杰、死亦鬼雄。秦军敢来,我辈定当以死对敌,纵不能杀敌收复失地,亦要鱼死网破。”

    拓跋建英闻之深感欣慰。

    “我辈若人人皆如拓跋将军,秦军谁可为敌?”

    众将皆面带惶恐,左顾右盼。

    此时拓跋亮道:“小人有一计,可解兴庆府之围。”

    “有何计策?”

    “我军虽丢失数座城池,然兴庆府东北处仍有一城,名为定州。”

    拓跋建英思忖,又看了行军地图,果见兴庆府东北处有一定州,相距九十余里。

    “量此小城,又有何用?”

    “定州城虽小,仍有精兵万众,且与兴庆府互为犄角之势。主上可派骑兵于定州求救,定州城若出奇兵,则兴庆府之围可解也。”

    “秦军若退,我军可以兴庆府、定州两座城池为据,逐步收复失地。”

    众将闻之,道:“解兴庆之围尚可,若收复失地,难也,不如开城献降,秦王仁厚,定不赶尽杀绝。”

    拓跋亮闻言,怒骂道:“背主之贼,何出此言?我军与秦军势如水火,何谈不赶尽杀绝?纵使不赶尽杀绝,怎可苟活于世?置主上于何地?置拓跋氏于何地?”

    拓跋亮又道:“主上,此人惑乱军心,当立斩之。”

    此人闻之,赶忙跪下道:“主上开恩,老臣一片忠心,非置主上于不顾也。”

    众将亦赶忙跪下求情。

    “老臣所言,并非荒诞,亦为大军着想也,战前斩将,于我军不利也。”

    拓跋亮闻之遂不言语。

    拓跋建英又道:“秦军此时四面围城,如何出兵求救?”

    “兴庆府城池坚固,护城河颇深,秦军久攻不下,定是疲惫,我军可于夤夜,偷开北城门,趁敌军不备,偷放一骑出去。”

    “不管此计成功与否,我拓跋氏死战不降。”

    言毕,拓跋建英拔出佩剑,斩断桌案一角。

    “我拓跋氏英勇善战,至死不降,再有言降者,犹如此案。”

    众人见之,皆面带惧色。

    是夜,果见北城门偷开一角,一骑快马向东北驶去。

    探马见兴庆府中一骑驶出,赶忙禀告李庚。

    “兴庆府城门偷开一角,一匹快马驶出。”

    “可是从北城门而出,驶向东北?”

    “正如秦王殿下所言。”

    “你且退下吧。”

    探马领命告退。

    李庚此时遣亲卫告知李礼、王通吗,言:兴庆府求救兵马已出,做好万全准备。

    李礼埋伏途中,见一匹快马驶过,自知是兴庆府兵马,遂令手下放过不拦,此时李庚亲兵至,言兴庆府求救兵马已出,李礼闻之,下令士兵打起精神。

    王通见一骑驶入定州,知是求救兵马,遂唤醒士兵,准备夺城。

    一骑驶至定州城下,喊道:“我乃拓跋建英主上亲兵,速开城门。”

    定州守城士兵,见只此一骑,身后并无兵马,遂打开城门。

    亲兵喊道:“十万火急,我要速见定州守城拓跋牧。”

    守城士兵见其如此慌张,赶忙报告。

    此时,拓跋牧睡得正酣,闻兴庆府亲兵求见,赶忙起身,令仆从唤长子拓跋庆杰议事。

    定州议事厅内,亲兵道:“兴庆府此刻被秦军四面包围,还望将军发兵救援。”

    拓跋牧正沉思间。

    拓跋庆杰道:“父亲,此时秦军将兴庆府围得似铁桶般,此人如何出城?定是秦军细作。”

    言毕,正欲叫人拿下。

    亲兵闻之,赶忙跪下叩头,道:“小人确是拓跋建英亲兵,趁夜间黑暗敌人不备,偷开城门跑出,并非秦军细作,如今十万火急,还望将军速速发兵。”

    言毕,又叩了叩头。

    “你既是主上亲兵,如何直呼其名?又有何为证?”拓跋牧问道。

    “军情十万火急,小人口不择言,还望将军恕罪。主上乃顺泰三年正月初九子时出生,后背偏左有块丹青印记,系出生时自带胎记。右臂有三指长疤痕,是主上年幼时骑马不慎掉落摔伤所致,虽及时涂了膏药,如今仍有疤痕。”

    拓跋牧闻之,知此人是拓跋建英亲兵无疑,赶忙扶起,道:“如今秦兵大军压境,不敢不疑,勿以为过。”

    “还望城主速速发兵。”

    “孩儿,赶快出兵,营救主上。”

    “父亲,孩儿还有一言。”

    “速言。”

    拓跋庆杰道:“我军此时出兵,唯恐秦兵设伏,又不可不出兵,孩儿率五千兵马先行,父亲率大军殿后,两军相隔三五里。”

    “如此甚好。”

    言毕,遂领兵出城。

    却说,此时王通于定州城外隐蔽,见城中只驶出约有五千兵马,甚是疑惑,一炷香之后又驶出众多兵马。

    暗忖道:先出兵马定是前去探路,后出兵马才是主力。我若此刻夜袭必然夺城,然李礼定然陷入定州兵马包围。

    李礼将军深受秦王器重,若此时不救,纵然拿下定州,秦王得知,表面不言,内心必然怪罪。先前同李礼争相出兵,唯恐其心生间隙,如此一来,定冰释前嫌。所谓城池易得,一将难求。

    思毕,遂率本部五千兵马前去接应李礼。

    王通走的小路,行军三十里,听到前方有士兵厮杀,知是来迟,赶快加速兵马前进。

    又行了三里,远远看到,李礼正被秦军包围,左冲右突,不得突破。王通心生一计,此时兵马前去营救自然不敌,遂令两千兵马竖起秦军旗帜,大声呐喊,自率三千兵马前去解救李礼。

    定州城士兵闻呐喊声,看到到处是秦军旗帜,赶忙报告拓跋牧。拓跋牧远远看去,果然秦军旗帜漫山遍野,大惊失色,以为秦军主力前来,赶忙唤拓跋庆杰撤军。

    李礼见定州城士兵撤退,又见王通领兵前来,知是王通放弃夺城前来营救自己,抱拳致谢。遂整合兵马,同王通合兵一处,撤回灵州城。

    回灵州路上,王通道:“李将军,先前争功之事,勿以为过。”

    李礼闻之道:“你我共事一主,皆替主分忧,何过之有?今日文远将军放弃夺城之功,舍命而救,李某没齿难忘。”

    “你我共事一主,皆替主分忧,若将军有失,秦王不悦,又怎算替主分忧乎?”

    言毕,两人相视而笑。

    灵州城内,李庚见两人皆回,遂问其故。李礼、王通俱言此事。李庚闻之赞叹王通仁义。

    次日,李庚唤李智前来尽言昨晚之事。

    李智闻之,道:“义父勿忧,孩儿已有对策了。”

    李庚问计,李智遂附耳如此如此。

    是夜,又有一骑行至定州城下。

    守城士兵见是西夏军服饰,忙开城门。

    “我要见守城拓跋牧,速速领见。”

    守城士兵闻之赶忙领入。

    “主上请求援军,为何迟迟不到?”

    拓跋牧闻之,俱言昨夜之事。

    “不是我等不发兵援救,实是恐秦兵设伏也。”

    “昨夜设伏不成,今夜定不设伏,还望将军速速发兵援救。”

    拓跋牧无奈,只好同拓跋庆杰再次出兵。

    大军定州城外整集完毕,正要出兵兴庆府。

    突然城外突然涌出大量秦兵,拓跋庆杰赶忙率军迎敌。

    忽一守城兵报道:“先前求救者乃秦兵细作,此时北门已开,秦兵已入。”

    拓跋牧闻之大惊,不慎从战马上摔落,士兵赶忙扶起。

    原来先前西夏求救士兵乃王通所假扮,李智授计,待定州城兵马尽出,王通趁此打开北门,我军兵分两路,一路南门正攻,一路北门奇袭。

    此时,定州城中大乱,四处皆是秦兵,拓跋牧父子不敌,最终死于乱刀之下,自此秦军占领定州城。

    王通道:“趁此时定州城失,拓跋建英不知,我军此时假扮定州城援兵,前去赚开兴庆府城门。”

    李礼闻之,赶忙整合兵马换上西夏衣甲,出兵兴庆府。

    李礼率兵至兴庆府城下,大喊道:“我乃定州城援兵,快开城门。”

    见城门紧闭,无人回应,又大声喊道:“我乃定州城援兵,快开城门。”

    此时,城上突然火起,为首一人乃拓跋亮。

    “定州城已失,欲趁此假扮定州城援军,赚我打开城门,谅我不知?”

    “放箭!”

    言毕,只见城墙上万箭齐发,李礼赶忙提矛,一个不慎,左臂中箭,李礼赶忙撤军。

    原来早有定州城逃兵前往兴庆府报信,拓跋建英起初不信,看其不像伪装,又想定州守将拓跋牧定不敢欺我。

    此时士兵报告,言定州城援军已到,城下唤我军开门。

    拓跋亮道:“定州城援军定是秦军假扮,赚我军打开城门,我且去会他一会。”

    于是,兴庆府城上,拓跋亮趁机埋伏士兵,射伤李礼。

    李礼负伤率兵回定州。俱言此事,李庚见其左臂受箭,赶忙问伤势如何。

    “承蒙义父关心,皮外伤,不足挂齿。”

    言毕,一手拔出箭矢。李庚赶忙令其寻军医包扎,李礼领命告退。

    李庚唤李智前来,言方才之事。

    “我军数月来攻城夺寨,所向披靡。不见西夏士兵足智多谋,如今为何我军两次受挫?”

    “义父勿忧,此乃西夏士兵穷途末路、急中生智尔。”

    李庚忙问道:“如之奈何?”

    “我军明日兵至兴庆府,围而不攻,三面布阵,唯北门不设一兵一卒,拓跋建英见状,定然三面出城迎敌,率兵北逃,我军可另率一支奇兵,于城北三十里处埋伏即可。”

    李庚闻之,若有所思。

    “智儿如何得知?”

    李智道:“西夏拓跋氏三十年前为义父所折服,今时起兵十万众又尽折于此,定不甘心,唯有北逃方可东山再起。”

    “依智儿看,派谁前去设伏为好?”

    “王通将军连夜征战,义兄此时亦受箭伤,两人皆不可设伏,唯有二世子殿下勇武,定可生擒拓跋建英。”

    李庚闻之大喜,道:“为父有智儿,如周公得吕望,汉王得张良矣。”

    “所谓上兵伐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孩儿能有今日,全仰仗义父当日收留之恩,亦仰仗师父后天谆谆教诲,不然孩儿如何在此高谈阔论?”

    李庚闻之大笑。

    却说,李峻闻李礼受箭伤,赶忙赶来慰问。

    “义兄此时伤势如何?”

    “世子殿下多虑了,区区小伤,何足挂齿?他日若世子承袭秦王,义兄牺牲殒命又如何?”

    李峻知道李礼此番又是趁此劝自己世袭,只道一句好生养伤,便慌忙告退。

    次日,李庚率军兵至兴庆府,依李智所言,三面布阵,独留北门。又暗使次子李默于三十里处设伏。

    兴庆府中,早有守城士兵告知,言三面布兵,唯北门不见一人。

    拓跋建英赶忙上城查看,果然如此,遂唤众人前来商量此事。

    拓跋亮上言道:“秦军三面布阵,唯北门不设兵卒,是欲让我等北门出逃,从而不费兵卒占领兴庆府也。”

    拓跋建英闻之笑道:“如此甚好,我军累日为秦军所欺。再固守此城不过徒增伤亡,且此时城中粮草不足,不如趁此弃城,率兵北去,东山再起?”

    “先前主上曾斩案立誓,今日为何如此?”

    “中原有句古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主上北去,不出三十里,必有秦军伏兵。”

    “如此固守,早晚城破,不如北上殊死一搏。”

    “城中粮草可维持数日,待臣再思良计。”

    “秦兵大军压境,何计可施?我意已决,北上出逃。”

    拓跋亮闻之,赶忙跪下道:“主上去意已决,臣不该复言,如今三面围城,我军可出兵迎敌,待三面混乱,主上再伺机北上。”

    “依汝所言。”

    言毕,拓跋建英下令,大开城门,出城迎敌。

    李庚见西夏兵马三处出兵,不禁一笑。

    “传本王将领,列阵对敌。”

    言毕,旗手发出号令,三处军马混战。

    一个时辰后,三处城门攻破,李庚率大军占领兴庆府。

    此时手下来报:“拓跋亮等人皆被拿下,唯独不见拓跋建英。”

    又有士兵报:“拓跋建英率百余骑从北门逃跑了!”

    李庚闻之,笑道:“无妨,拓跋小儿赶出逃,定会回城。”

    众人闻之不解,唯李智抚须而笑。

    言毕,一士兵上前报到。

    “报!二世子殿下率兵而回,马背上正缚着拓跋建英。”

    原是,拓跋建英率兵北逃,慌不择路,正中李默圈套,李默力大,乘其不备,侧身撞到战马,单手将拓跋建英按倒在地,令士兵缚于马上。

    众将士不解,李庚言李智昨夜所述,众将闻之,皆称赞李智谋胜诸葛。

    是夜,李庚设宴,大犒三军将士。

    正是:

    三十年前尚不敌,三十年后亦如此。

    蛮儿三番显武力,李智于此赚佳绩。

    此番大败兴庆,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起兵造反,嬴政竟是我军师 穿书后我不想宫斗只想咸鱼 水浒:开局迎娶扈三娘 抗战从伪装者开始 穿越破案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