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据说有一次,卫灵公和弥子瑕一起逛御花园。此时的御花园,正是桃子成熟期。弥子瑕看到桃子熟里透红,随手就摘了一个,也不洗一把,直接放嘴里咬了一口。
    甜美无比!
    他正想咬第二口,突然发现走在前面的卫灵公转过身来看着他,象看外星人一样的看着他。
    弥子瑕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大忌,未经请示,自己居然在国君面前摘桃吃!
    御花园是什么地方?那是国君的私人花园,主人面前,你弥子瑕光明正大偷桃吃?
    见卫灵公瞪着自己看,弥子瑕顿时汗就来了。
    但弥子瑕反应超级快,随手就将自己已经咬了一口的那个桃子递了过去,一脸谗笑道:“主公,这桃真心不错,臣刚才尝了一口,鲜美爽甜无比。”
    我去!这几个意思?刚刚吃了一口的桃子,献给自己的国君?让国君吃自己吃剩下的?
    失礼在先,大不敬在后!
    一旁的内侍们都吓得大气也不敢喘,卫灵公也怔在那里。
    弥子瑕却保持着一脸恭敬的样子,双手将桃子捧高了几分,意思就是:主公,臣已经尝过了,真的很好吃,您尝尝?
    在一群人的目瞪口呆中,却见卫灵公接过桃子,然后就是一口咬了下去。
    “唔......好吃,果然鲜美清甜。”卫灵公一边吃,一边连连点头。
    弥子瑕一脸傻笑着,卫灵公将桃子吃完,拿着桃核对弥子瑕道:“爱卿有心了,替寡人试桃,自古以来,寡人未见有臣子对国君忠心如此......”
    见一旁的内侍张着嘴无比惊讶的样子,卫灵公瞪了他们一眼,振振有词道:
    “此桃甚为美味,子瑕能将已经到了嘴的美味都能忍着而不独享,你们见他敬献给寡人时口角还流着哈拉子的样子吗?记住,这就是忠臣的样子!”
    这就是弥子瑕与卫灵公的关系。
    但这绝对不是弥子瑕要羞辱一下卫灵公之意,因为他知道卫灵公的胸襟和气量。
    卫灵公也不是在弥子瑕和众内侍们面前充什么傻逼,他只想表达自己对弥子瑕的一个态度:你弥子瑕的意见和建议,寡人得听。
    因为弥子瑕是大才,寡人爱才。
    对有本事的人,寡人唯有一个态度:听你的。
    正因为经历了这样的事,所以后来弥子瑕私驾卫灵公的事,在当时看来也就不是什么大事了。
    私驾国君马车用大周王朝的礼法来看是大不敬之举,依律得受刖刑。
    但在卫灵公那里,弥子瑕就这样干了。
    有一晚,弥子瑕正在宫中与卫灵公商议国家大事,突然家臣来报,说母亲得病。
    弥子瑕一听就急了,站起来就往外跑,居然将卫灵公晾在一边!
    不但没向卫灵公请个假什么的,弥子瑕抢出门后,见门前停着一辆豪华马车,他直接跳上马车,驾车出宫。
    过了两天,朝会,有人就以弥子瑕私窃国君车马而犯大不敬罪弹劾弥子瑕。
    于法可依,于礼有据,看来这下弥子瑕要摊上大事了。
    但卫灵公将弹劾奏章随手一扔,对群臣道:
    “窃驾君车,实属犯罪,论律当施以刖刑。然老母生病,做儿子的不顾一切去看望老母,此乃大孝,依礼应予以褒奖。
    过乃小过,功乃大功。小过抵大功,子瑕岂不是亏大了?来人,赏子瑕帛百匹,金百缢!”
    卫灵公之爱才、惜才,在弥子瑕身上可窥一斑。
    但不管如何,弥子瑕本就是晋国人,如今卫国已经叛晋,卫灵公如此重用弥子瑕,这当然令卫国一些忠君爱国的贤大夫非常担忧。
    如祝佗。
    祝佗多次劝谏卫灵公不要重用弥之瑕,但卫灵公不听。
    祝佗对卫灵公道:“疑人勿用。”
    卫灵公对祝佗道:“用人不疑。”
    祝佗无语。
    但祝佗不知道的是,弥子瑕本是晋国人没错,但他已经对晋国完全失望了,一次次血淋淋的权力斗争,一个个个曾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家族主动或被动地卷入权力斗争,最后灰飞烟灭。
    自己本就想好好忠君爱国,但结果还不是一样卷入权力斗争?
    从与弥子瑕的多次交流中,卫灵公得出了与齐景公一样的结论:晋国内部权力斗争太激烈,整个国家内部已经腐烂了。
    不趁机将晋国给收拾了,以后就没机会。
    所以,卫灵公重用弥子瑕,更看重的是弥子瑕与自己是一条心的,在对晋国态度上完全一条心。
    蘧伯玉却是一直认为卫国不应与晋国交恶,不应成为齐国的马前卒。
    所以,蘧伯玉不得不离开朝堂,而弥子瑕越来越得到卫灵公重用。
    祝佗因此而对弥子瑕忿恨不已。
    “绝对不能让这种小人继续蛊惑国君!”多少次,祝佗喃喃自语道。
    在卫国,讲起德高望重,首推蘧伯玉。
    所以,祝佗不断劝谏卫灵公召回蘧伯玉,也不断劝谏卫灵公远离弥子瑕。
    但很显然,心意坚定的卫灵公根本不可能改变心意。
    祝佗很郁闷。
    让祝佗更郁闷的是,如今,赫赫有名的孔夫子到了卫国,国君貌似在是否重用孔子上举棋不定,最终导致孔夫子决定离开卫国。
    此时的孔夫子,应该已经在走向卫国的途中了。
    祝佗更不知道的是,但有人,已经在暗地里因此而盯上了自己。
    公叔戍。
    公叔戍是这个时代卫国最会搞阴谋诡计的人,当然,比起世子蒯聩来,他的这点阴谋诡计算是小儿科。
    但要对付那些光明正大的贤大夫,阴谋不需要高级别的。
    于是,某一次祝佗在出游途中,马车翻了,而且是在下坡时翻的。
    祝佗被摔成重伤,不多日就去世了。
    卫灵公亲自来吊唁这位四朝元老,令他目瞪口呆的是,祝佗的尸体居然未依礼置于正堂,而是在偏堂!
    卫灵公当场就怒了,命人将祝佗之子拿下!
    对父亲尸体轻慢,此乃大不敬,不孝之首。更何况,死去的人,是寡人最信任的朝中大臣!
    祝佗之子忙辩解,意思就是这是遵照父亲遗愿做的。
    卫灵公纳闷,问何遗愿。
    “吾数言伯玉之贤而不能进,子瑕不肖而不能退。作为人臣,既生不能进贤而退不肖,死不当治丧正堂,殡我吾室足矣。”
    卫灵公听后默然无语。
    祝佗的遗愿很直白:作为卫国元老,自己却不能劝谏国君重贤臣,远小人,做人太失败,老脸丢大了,以后死了也不配在正堂享用丧礼。
    这是特意讲给卫灵公听的,所以卫灵公听后默然无语。
    因为这叫尸谏。
    尸谏,是一种壮烈的臣子向国君劝谏的方式,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死也要劝谏。
    读一些历史故事,我们总能听到有臣子这样对皇帝讲:臣以死进谏......然后,就是被金瓜击顶、御前撞柱、推出去斩了等等的桥段。
    这是普遍意义上的以死劝谏,是活着时不顾一切劝谏。
    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祝佗,演绎的是纯粹意义上的尸谏,是至死都不忘还要劝谏。
    这样的臣子,往往被公认为忠臣。
    当孔子从颜浊邹口里得知此事后,感慨万分,曰道:“古以不乏劝谏君主之人,但到死了也就足了。却不曾有过子鱼这样的人,用死去的身体劝谏国君。此乃忠贞之至,秉直典范也。”
    在后来,孔子在论述君臣关系时,对学生们讲了这个观点:“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鱼,正是祝佗的字。祝佗,氏祝名佗,字子鱼。因为担任卫国太祝,故史称祝佗,也称史鱼。
    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古代先贤。
    纯粹意义上的至死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向国君劝谏的,祝佗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人!
    但绝对不止一人!
    很多中国人知道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也知道这成了英国佬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于是,林则徐成了替罪羔羊,被革职充军。
    但相信不少中国人不知道的是,74岁高龄的军机大臣王鼎,多次劝谏道光皇帝不要和英国议和,坚决抗战。
    但道光帝不听。1839年,王鼎写下“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的奏折后,自缢身亡。
    这是晚清军机大臣王鼎的尸谏!
    令人肃然起敬!
    这种两千多年以后的历史,卫灵公当然不知道。卫灵公所知道的是,祝佗尸谏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多么忠贞的臣子,寡人如果再不听,那寡人就是昏君。
    寡人绝对不是昏君,但弥子瑕绝对不是奸臣,寡人仍旧要用。
    蘧伯玉,寡人当然要用,但如今卫国的重大决策是与齐国联手,再联合列国诸侯推翻万恶的晋国。
    此等大计面前,持不同政见的蘧伯玉请暂时靠边站一站。
    卫灵公黑着脸,打定了主意。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大唐再起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西周长歌 纨绔子弟变形记 大唐第一衙内 我在红楼改气数 大宋狼烟 三国:开局斩刘备灭吕布 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 威猛岳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