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有了鲁定公当时对孔子的许诺,孔子在中都放手大干,十大举措在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努力下顺利得以推行。
    仅仅几个月,中都的民风得到了显着改善。
    据说,当时中都南边有一个进义村,虽仅十几户人家,但孔子曾带弟子前来调研。
    而且,孔子与弟子们在进义村一住就是几天。
    在进义村的一棵大树下,孔子与村民亲切交谈,宣传周礼核心理念,村民非常爱戴孔子。
    过了两天,孔子欲往其他村庄,进义村村民舍不得孔子离开,居然偷偷将孔子的马匹给藏了起来。
    孔子见盛情难却,遂民意继续讲了三天的周礼文化。
    当时,进义村有一不孝子,经常打骂虐待自己的瘸腿老爹,对村里人也凶巴巴的。
    但不孝子听了孔子的宣讲后,对自己的行径惭愧不已,从此痛改前非,不但不再虐待老父亲,还每天向父亲请安,嘘寒问暖,榻前陪伴。
    村民还经常见他背着父亲外出散心赏景,后来被公认为本村第一大孝子,远近闻名。
    孔子离开进义村后,村民为纪念孔子,将进义村改名为次丘村。
    后来,次丘村声名大振,很快发展起来,从一个十几户小村慢慢发展成数百户大村,再分成若干个自然村。
    进义村曾经藏过孔子马匹的那个地后来发展成一个叫留马庄的自然村,进义村孔子与弟子曾经住过的地方也发展成一个叫次邱店的自然村,孔子讲过学的那地方发展成为一个叫讲学村的自然村。
    请对这些村庄予以高度的敬意,这些都是历经二千多年传承的历史文化名村!
    在中都,孔子全面推行以礼治民政策。为此,他经常带着弟子赴各处宣讲礼教文化。
    孔子的施政,善于从细微处着手,进而延伸到整个社会层面。
    如孔子大力宣扬男女别途,要求一条路上,车走中间,男走右,女走左。
    这不是孔子的发明,而是周礼的规定,要求男女有别,互相不认识的男女要避免接触。
    孔子为何要从这一细节着手倡导这方面的教化?
    原因是当时包括中都在内的许多鲁国城邑,男女不正之风盛行!
    所谓男女不正之风,不用说男女行道根本无别了,男女私通之事司空见惯。
    这主要是整个贵族层面完全背弃了周礼关于男女之礼。
    根据周礼规定,男女授受不亲,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如食不连器,坐不连席,道不同行等。
    但春秋末期,贵族男女之间,擅行非礼奸淫之事习以为常,嫂通小叔、兄淫弟媳等,还有君夫人私通臣子、国君私通臣妻、父亲抢夺儿媳,甚至有的国家还有祖母通孙儿、朋友互换妻子等事频频流传于春秋江湖。
    上行下效,贵族层面非但不以男女乱来为耻,反而以各种私通而荣,那整个社会层面风气就乱了。
    孔子很清楚,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男女之事,唯教化可解之。
    只有通过不断宣传礼教文化,让百姓知道何为耻辱何为光荣,才能够在自觉层面去抵制假丑恶,宣扬真善美。
    在孔子不懈宣传教育下,中都民众慢慢接受了男女有别的周礼文化,开始反思作为鲁国人民,应该大力提倡与维护、发展周礼。
    男子失德,女子淫荡,是整个社会伤风败俗的直接体现。
    那就起来抵制男女关系乱搞的不良风气吧。于是,在中都慢慢形成了一种揭发抵制乱搞男女关系的风气。
    据说,中都大户公慎氏之妻漆氏长得非常漂亮,但非常淫荡,将不少贵族公子哥勾引到了自己的床上。
    由于孔子治理中都之前,整个贵族圈乱搞男女关系貌似是常态,见怪不怪,公慎氏被戴了绿帽子,虽然有所察觉,但也开一只眼闭一只眼,何况自己也是喜欢拈花惹草的主。
    人们都知道公慎氏有一个不安份守己的老婆,但连你公慎氏都无所谓,谁还会有意见?
    孔子担任中都宰后,推行教化,大力宣扬礼教文化,中都上至贵族下至百姓开始对女子不守妇道予以抨击。
    终于有一次,公慎氏的一位好朋友建议公慎氏妥善处理自己老婆的事:
    “兄弟,不要让一个女人损害了你整个公慎氏家族的名节!你现在这个样子,连我们这些朋友都感到很耻辱!”
    公慎氏终于作出决定:休妻!
    有一次,孔子与仲由、颜回等人赴乡村宣传礼仪文化,正好见有村民在捕鱼。
    孔子师徒欣赏了一会,突然孔子大声叫道:“停下,停下!”
    仲由走上前,向村民们亮明了身份,村民们听说是堂堂中都宰孔夫子来本村考察讲礼,非常激动。
    但村民们都很诧异,这个季节正是捕鱼时节,孔夫子怎么命令他们停下?
    孔子见众人不解的样子,叹口气道:“竭泽而渔,虽有大获,然后无鱼。”
    原来,村民们用了长木巨绳乱石将河道两头截流,形成一个水坑,再将水坑的水用木桶木勺排掉,以此方法捕鱼。
    这样捕鱼,水坑里无论大鱼小鱼,均一锅端完。
    孔子的意思是,如果现在将鱼一锅端完了,那以后岂不是没有鱼了?
    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要考虑更长远的利益。孔子对村民们耐心劝解。
    不到一年,孔子治理下的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原来的中都,可谓社会无序、民众无耻、经济无源、治安无治,一片乱象。
    如今的中都,农业生产发达,市场繁荣,府库充盈,上下有序,知荣知耻,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季孙斯、仲孙何忌、叔孙州仇以及鲁定公一直在关注着中都,这一年来,他们耳闻目睹了中都的巨变,甚至列国诸侯使者前来聘问,不少都提及了中都!
    “孔丘,真治国之能臣也!”鲁定公由衷感慨。
    “主公,臣等建议,提拔重用孔丘。”季孙斯等公卿大夫们一致提议。
    公元前499年,鲁定公下令,召孔子进宫,任命孔子为司空!
    孔夫子要离开中都了,中都人民非常不舍。
    面对着万众百姓前来送行,孔子眼眶也红了。他已经安排好了一切,中都的各衙门都安排了新的官吏,孔子交代官吏们一定要一任接着一任干,继续在中都推行教化。
    人群中,有一老者突然指着孔子的马车,大声叫道:“夫子搬家,尽是书!”
    众人这才注意到,孔子的马车上,齐整整地堆放着许多竹简。
    这是孔子的全部财产!
    在中都担任最高行政长官一年,孔子为中都留下了府库充盈、百姓富足的巨大财富,但自己却没带走任何财富。
    中都府衙一应物件,但凡是公家配备的,孔子使用了一年,但最后都还给公家!
    车上,没有装载金银细软,尽是书!
    这叫什么?
    两袖清风也!
    人群沸腾了,“好官呐,孔夫子,您就留下吧”、“夫子走了,中都该怎么办”、“夫子,中都人民感谢您”......
    当然,人们谁也没料到,后来孔子一生坎坷,颠沛流离,经常搬家。每到一处,孔子必带着书而行,居然形成了“孔子搬家--尽是书”这个歇后语。
    尽是书,这个书在歇后语文化音通输,意味着孔子每搬一次家,就遭受了一次挫折,是输。
    但正因为这个书,最后成了孔子成为春秋史上最大的赢家--以着书、立学、传道,成就圣人之名!
    中都东门外,送行的人群排成长长的队伍,直送十里之外。
    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任何考核和评价都在这样的场面中失去了意义。
    孔子感慨万分,不禁泪流满面。
    但君命不可违,孔子再次向百姓深深施礼,三步一回头,五步一作揖。
    老百姓舍不得孔子走,但孔子心中有更大的理想抱负。他必须将治理中都的理念和做法,形成鲁国的最高决策,在整个鲁国推行。
    复兴周礼,实行教化,必能大治!
    最终的时刻到来了,百姓一直将孔子送到城外十里之远。最后,孔子向百姓挥了挥手,准备转身离去。
    突然,一位老者冲了上去,扑通一声在孔子面前跪下,还没等孔子反应过来,老者抓住孔子的脚,一把脱下了孔子的靴子!
    然后,老者从怀里掏出一双新缝制的靴子,替孔子穿上!
    老者将孔子的旧靴子高高扬起示众,流着泪道:“乡亲们呐,看看这双靴子,鞋底都快磨穿了。夫子穿着这双靴子,走遍了中都,到过中都任何一个农村!
    夫子为咱中都百姓做了那么多好事,从来不收百姓的礼物。
    今天,小老儿斗胆要让夫子破例了,刚才给夫子的靴子,是小老儿之妻一针一线缝制的,小老儿要代表中都百姓,送给夫子唯一礼物,一双靴子!
    但是,小老儿斗胆请求夫子将旧靴子留给中都百姓吧,就让中都百姓见靴如见夫子,永远践行行夫子教诲!”
    孔子感到得再次热泪盈眶,他搀起老者,再看看老者为自己穿上的新鞋,只见新鞋高底宽帮深口,鞋头有云钩绣纹,与自己一直穿的旧靴几乎一样。
    孔子不禁感慨道:“乡亲们之情意,丘收下了。丘之靴子留下,如中都百姓在丘走后,仍能克己复礼,推行礼仪文化,丘知足矣!”
    孔子当然不知道,后来,中都人人酷爱这种样式的靴子,并为其命名为夫子靴。
    再后来,但凡是中都地方长官离任,都会留下一双靴子。几千年来,居然形成了中都即如今的汶上文化传承!
    汶上县城隍庙以前还存有夫子履一双,据说原为孔子宰中都离任时所留,这个如果是真的,那这样的古董堪称国宝了。
    但据说孔子留下的夫子履,一开始确实被供奉在中都城的阁楼上,年代久远虽有损坏,但一旦发现有了破损,就会照原样再制一双新鞋而将旧的换下。
    这样代代相传愈两千年而未中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到底应如何传承?
    向汶上人民学习吧。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国公凶猛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起兵造反,嬴政竟是我军师 穿书后我不想宫斗只想咸鱼 水浒:开局迎娶扈三娘 抗战从伪装者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