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御书房内,鸦雀无声。
    大明天子朱棣久久都回不过神来,望着周忱的小本本怔怔出神。
    整整三百四十一万两白银!
    大明朝每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三百万两税银,总共税收也不过三千万两!
    这个老二,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品鉴会,不但将番货卖出去了,还卖了整整三百万两!
    而且,这还只是品鉴会的第一天!
    朱棣眼睛陡然亮了起来,仔细打量了一眼这个儿子,随即欣慰地点了点头。
    “小鼻涕,去将夏原吉、杨士奇等人唤来。”
    夏元吉是老朱同志的钱袋子,永乐朝的户部尚书。
    朱棣花钱大手大脚,是出了名的。
    别的不提,光是永乐新政三大项目,郑和下西洋,迁都顺天,编纂永乐大典,那一项换个朝代,都是耗费无数钱财的大工程。
    偏偏终永乐一朝,这些大项目还全都干成了!
    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夏元吉这位户部尚书的艰难筹措钱粮,硬生生地苦苦支撑了下来。
    否则,朱棣就不会成为流芳百世的永乐大帝,而是成了好大喜功的杨广第二了。
    现在朱高煦转手折腾出了这笔巨款,朱棣下意识地就想唤来自己的钱袋子,商议一下这种方式的利弊。
    很快夏元吉等重臣联袂而来,各自习惯性地落座。
    朱棣这才眉飞色舞地道出了品鉴会一事,惊得杨士奇等人面面相觑。
    夏元吉抹了抹眼睛,深吸了一口气,看向朱高煦道:“敢问汉王殿下,当真是三百四十一万两白银?”
    “小本本都在这儿呢,那些富商巨贾已经去筹措银两了,三日内交割完毕。”
    朱高煦声音清朗,响彻整个御书房。
    众人听了议论纷纷,惊诧于这些商贾的赚钱能力。
    “爹,商人以逐利为生,所以商贾有钱,自古就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儿子这次不过是为了将番货变现,填补空虚的国库,割他们一波韭菜罢了。”
    割韭菜?
    朱棣眉头微挑,随即展颜笑道:“这个词语不错,朕很是喜欢!”
    “这些商贾不事生产,却又家财万贯,是该割他们一波。”
    杨士奇等重臣听了,也是含笑点头。
    他们这些文臣士大夫,一向看不起满身铜臭的卑贱商贾。
    不事生产,只为逐利,这些各地流窜的商人,对朝廷没有半点贡献,还会成为最不安稳的因素。
    然而正当此时,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就这么突兀地响起。
    “敢问汉王殿下,这些商人为何甘心让您割韭菜?强行逼迫,恐非君子所为啊!”
    朱高煦一愣,看向出言之人,却是翰林侍读兼左春坊大学士,黄淮。
    这家伙也是大明名臣,与三杨一同辅佐了五朝天子,只不过怎么总感觉他对自己意见很大啊?
    “唔,一是这些番货本来就可以中间商赚差价,挣得大量利润。”
    “商人一生经商,为逐利而生,他们有的是办法从这这批番货中谋利,所以将番货变现的任务交给他们,算是给对了人。”
    朱棣微微颔首,对这个儿子很是满意。
    抛开其他不谈,老二现在知道知人善任,这就是很大的进步。
    然而还未等他高兴片刻,朱高煦接下来说的话,却是令他眉头一皱。
    “其二嘛,爹我正准备向您汇报,儿子自作主张,给了他们九个捐监的名额。”
    捐监?
    何为捐监?
    朱棣心中生出了一丝茫然,一丝不安。
    “就是出价最高的前九名商贾,可以举荐一个自家子弟,入国子监进学修德……”
    话音未落,黄淮便怒喝道:“荒谬!”
    “国子监乃是我大明人才荟萃之地,学风淳朴,人才辈出,源源不断地为我大明提供贤才。”
    “汉王殿下开此先河,允许那些不学无术的商贾子弟入国子监,不但会坏了国子监的风气,还会给那些心术不正之人合理借口,如此国子监危矣!”
    “皇上,臣弹劾汉王恣意妄为,巧立名目中饱私囊,危险国家社稷!”
    朱高煦:“???”
    我尼玛啊!
    你脑子有问题吧?
    老子不过是给了九个捐监名额,你还能弹劾我巧立名目中饱私囊?
    “黄淮,那本王倒想问一问,你幼子黄采如今是不是靠着荫生身份,在国子监内进学修德?”
    大明朝的监生一般分为四类会试不第的举人,有机会进入国子监深造,称为“举监”;由府州县学推荐学行俱佳者,到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称为“贡生”,以贡生身份入监者称为“贡监”;有功官员子弟,被朝廷特批入监者称为“荫监”,这些学子称为“荫生”。
    最后一类,则是现在尚未出现的捐监生,捐钱的叫做“例监”。
    也就是说,国子监监生里面,唯有贡生与举子才是具备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监学习的人。
    靠爹的叫荫生,靠钱的叫捐监生。
    两者都是靠走后门,你有什么脸在这儿弹劾老子?
    黄淮被朱高煦问得面色涨红,讷讷不知所言。
    他幼子黄采虽有几分才学,但是在国子监里面,的确算是拖后腿的存在。
    所以,面对这个问题,他无话可说。
    杨士奇见状幽幽开口道:“汉王殿下,荫生乃是太祖定制,而且这些荫生本身才学不差,这才是问题关键。”
    “一则我大明从未开过捐监的先河,二则那些商贾子弟满身铜臭,不通文墨,任由他们进入国子监,只会败坏国子监的风气,动摇我大明社稷根本。”
    朱高煦一听这话,顿时就笑了。
    这些狗东西,还真是能上纲上线啊!
    不过是让几个商贾子弟入国子监进学修德,就是危险国家社稷,就是动摇社稷根本?
    朱棣眉头微挑,陷入思考,始终不发一言。
    朱高煦见状索性笑道:“爹啊,既然如此,那儿子这品鉴会办不下去了,等会儿就让人去通知那些商贾,不用准备银子,都回家玩泥巴去吧。”
    “儿子办事不力,且恣意妄为,危害大明社稷,还请爹恩准我这个不孝子前去云南就藩。”
    众人一听,顿时傻眼了。
    朱棣无语地以手扶额,知道这个混账又开始犯浑了。
    不过还未等他开口,朱高煦又轻嘲道:“儿子一心为君分忧,却被人弹劾恣意妄为,中饱私囊,儿子真的厌倦了。”
    “既然如此,那儿子不如躲得远远的,图个清净!”
    话音一落,朱高煦转身就走,毫不拖泥带水。
    朱棣见状脸色一变,冷得有些吓人。
    黄淮等人尴尬地愣在原地,不知该如何是好。
    我不过就弹劾了你两句,你至于撂挑子不干了吗?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宋朝探花郎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国公凶猛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起兵造反,嬴政竟是我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