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一章战胜于朝廷
    何夕听着黄河水声,悠然对叶沈说道「你觉得,敌人大军北上,你应该如何应对?」
    叶沈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只能撤退的,最多在撤退的时候,给他们两三下狠的。」
    叶沈的对策,何夕一点也不奇怪。
    原因无他。
    双方力量的差距。历史上南军能组织八十万大军进攻,而燕王的北军人数大大不如,这就是现实。而现在的情况,如历史上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人丁数目不一样。
    就不提大明对高丽,日本的征服,单单说种痘的推行,细细算来,种痘推行了十几年了。这大大降低了小儿的死亡率,可以说,种痘之前,十个孩子能站住四五个,就已经不错了。但是种痘之后,十个孩子能站住八九个,是正常状况。
    这固然是大明这十几年,上层有种种矛盾,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状态,但是对下层百姓来说,却是发展的十年,各种工具的价格便宜,赋税不高,降低了开荒成本,等等。
    大明人口增加不少。
    虽然最新的人口统计还没有开始。甚至几年之内,是不可能更新人口数据了。但是何夕估计大明人口已经摸到了亿万的边了。
    比历史上要多出不少。
    大明国力的提升,这一场大战,会比靖难之战要规模更大才对。南军的规模会更大,但是北军这里,人口上限在这个放着,五十万军队,都是极限了。
    所以,等南军大举北进的时候。
    叶沈不可能硬拼,还不如撤退到河间防线,凭借坚固的防线固守。
    何夕说道「到时候,南军对这些府县会是什么态度?」
    叶沈心中一动,双眼顿时亮了起来,说道「大人神机妙算。在下佩服。」
    大家都在军中厮混,不管南军也好,北军也好,本质上都是明军,大家什么德行,叶沈也是明白的。正如何夕三令五申不见效,非斩上一百多颗人头,下面人才乖乖听话一样。
    南军就比北军好吗?
    不,只会更差。
    盖因何夕内心的道德底线,要比这个时代大多数人要搞。他对军队的标准是对标***的,故而他眼中的明军,军纪简直是垃圾,但是比起元末乱世的军队,明军算是好了。
    所以何夕有严格军纪,将大明转化成新军的想法,而南军方面可没有一个何夕。所以,南军的军纪只会比北军更烂。
    再加上,并不是每一个人对地方势力,都是这么宽容的。而且从军事上来说,他们也不可能宽容。何夕之所以宽容,是因为何夕本来就没有想守这些地方。这些属于可有可无的地方。但是对南军不一样了。
    就算南军主帅,深明大义,爱护百姓,不会因为这些地方曾经投降而清算,但是这多军队到了河间防线,顿兵不前,所需要的物资补给,都要从这里运输,征召民夫都要从这些地方来。
    这会给地方带来沉重的负担,这些徭役,可要比寻常明军不守军纪的危害大得多。
    是要死人的。
    如此一来,这些地方人心向背就不用说了。
    而且,何夕这一次不占领,并不代表将领不占领。将来击破南军,这些地方估计传檄可定,而且是那种上上下下,死心塌地,不会轻易反叛那种。
    甚至可以说,黄河以北这一片土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府县人心向背带来的象征意义。如果战场上的百姓愿意投北军,不愿意投南军,所带来的政治意义,就非常重大了。
    毕竟双方的战事,本质上是一场内战。
    朱允炆登基,看似是天下除却北京,辽东在手之外,都在朱允炆手中
    ,但实际上真的如此吗?
    不是,朱允炆与士大夫合谋,将江南,江西,福建,广东,等地拿在手中,无他,这些地方都是战乱比较少的。是士大夫力量比较大的地方,也就是南宋最后残余的版图。
    伯颜灭宋之后,号称兵不血刃,那自然是假的。但是江南投降的士大夫们进行拉拢,却是真的。而这些地方,在元末战乱之中损失并不大,所以士大夫力量站上风。这些地方真效忠南京是真的。
    但是其他方面就不一样了,西北,西南很多地方,谈不上坐观成败,但是还想如洪武年那样指挥地方却是不容易的。
    从南京对付瞿能的手段,就可以看出来。
    所以地方上人心向背,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重要。
    何夕说道「你明白这一点,我就放心回去了。」
    叶沈说道「大人你这是要回去啊?」随即叶沈觉得自己语气之中的欢喜好像太多了一点,连忙说道「我们这里离不得大人指点。」
    何夕说道「我在这里,能做都已经做了,你只要按我说的做,我在这里不在这里一样的。而这个天下真正的战场,不在这里,而是在朝廷。」
    何夕很明白,这一次大战的原因。
    对他来说,如果仅仅是帮助朱雄英登上帝位,什么也没有改变,这一场大战就是输的。同样的,战争规格大到一定程度,最大的问题,就不是战争上的胜负了。
    是的,战场上的胜负很重要。
    比如这一场禹县之战。一下子让天下震动,给北军更多时间,已经战略回旋余地。但问题是,对于南北双方来说,这样的战事,胜上数场,或者败上数场,都没有问题。不可能决定双方的生死。
    真正决定双方生死的,是数十万人数百万人的决战,到了那个时候,就不单纯是军事问题了,支撑军事的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是叶沈的战场。而不是何夕的战场。
    -------
    唐胜宗战败的消息传到了京师。
    整个南京都惊呆了。
    如果说,之前朱雄英在北京称监国,很多人都觉得是皇位传承之中的一点小问题,毕竟中国的历史很长,这种皇位继承之中的小问题,时常都用,无非是旋起旋灭。甚至很多人熬不过三个月。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徐达冯胜的战略眼光,感觉这一战轻易平定不了。
    而此刻禹县之战,却让很多人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们固然不觉得朝廷,也就是南京方面会败,毕竟双方的差距太大了。他们觉得朝廷的人力物力远胜于北京,更是名将如云,将星如雨。
    平定北京之乱,还不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但是这一战,让他们忽然觉得,或许想拿吴王进京,并不是那么容易。
    这种思维的转变,对于朱允炆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原因很简单。
    之前,在朝廷大臣潜意识之中,朱允炆是皇帝,吴王朱雄英是逆贼,而今,在他们眼中,朱允炆依然是皇帝,而吴王却是吴王了。什么意思,就是朱雄英是一个皇位的竞争者,而不是逆贼。
    不要小看这一点点变化。对整个朝廷影响是巨大的。
    对于逆贼,朝廷上下,自然是奋勇当先,以求平定逆贼。谋求功劳,如唐胜宗。但是对于吴王,皇位竞争者,就要想另外一件事情,万一,就算是万一,这个吴王真上位了怎么办?
    一旦很多人开始有这个心思了,南京朝廷运行就会出问题,倒不是出什么大问题,但是大家互相推诿,想留些情面,留些缓冲,即便原因投身于平叛事业之中的人,也会多思考一些成本。
    这些看似不
    起眼的事情,让本来运作不怎么灵的南京朝廷,变得更加迟钝不堪。
    一个人的心思动摇没有问题,但是一群人心思动摇,直接反应在朝廷气氛上了。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龙城上将 吾妻上将军 凰夜未消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宋朝探花郎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国公凶猛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