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第二十三章建文元年
    徐达眼神疲惫且无神,淡然的说道「由他去吧。」
    冯胜说道「我知道,他们欺负我没有儿子,但是你不为几位贤侄着想吗?」
    冯胜这话充满了怨怼,但也有几分事实。
    在古代没有儿子,就是被人看不起,特别是冯胜这个年纪了。冯胜后辈之中,没有当门立户的人物,下面的旧部的心也不安稳。
    徐达淡然说道「老冯,你在我面前,就别装了。你难道不知道,这是那位的意思吗?我老了,不想折腾了。而且这天下要乱了。我身受陛下厚恩,不想让新帝为难,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这几个儿子,都不成器。正好磨砺几年。等什么时候我死了。估计新帝就会想起来了。」
    冯胜听了沉默片刻,说道「大将军,你不觉得陛下之死,事有蹊跷?」
    徐达说道「有没有不重要,以大局为重。须知这天下不仅仅是陛下,也是我打下来的。自己的东西,自己要心疼。不能再折腾了。不能再折腾了。」
    徐达话里话外的意思,冯胜再明白不过了。
    徐达不是觉得,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这一件没有问题。而是不想问了。也不能问了。
    毕竟大明需要一位皇帝。也仅仅需要一位皇帝而已。朱允炆如果有问题,朱允炆不堪为帝,那谁可以?朱雄英吗?可惜不在京师,更不要说各地藩王,都有兵权,虽然说,都在海外,难以调度,但是如果有人里应外合,却未必不能掀起风波。
    天下不能乱。这是徐达最坚定的想法。
    其他的都不重要。
    冯胜说道「这是我们不想乱,就不会乱的吗?你觉得,你与何夕打交道少,我与打交道多,在我看来,何夕不是傻子。他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而今北京反应这么快,自然是早有预谋的。」
    徐达说道「你的意思是?」
    冯胜说道「北京一时半会平定不了。」冯胜嘴角有一丝冷笑,说道「天下已经乱了。」
    徐达没有说话,只是深深的叹息,他内心之中忽然有一种感觉,或许自己早该死了。
    早死,就不用看到这个局面了。
    而大明又将走向何方?
    天下又将走向何方?..
    ------
    徐达的思考,朱允炆并没有感觉。
    此刻他在朱元璋灵前继位。
    朱允炆一身龙袍,看着朱元璋的棺椁,说道「皇爷爷,我知道,你其实并不怎么喜欢我,如果父皇还活着,最后登基的一定是大哥,毕竟变法才是你想做的。只是父皇不在了,大明局势不稳定,才不得不折中选了我。因为我才能弥合各方,将天下传承下去。」
    「不过,你还给大哥一个机会。」
    「这也好,我会让你看见我堂堂正正的击败大哥,让他去下面陪你。让他在父皇与您面前,承认,他不如我。」
    「另外,你要的变法,我会做下去的。只是不是现在。方师傅本来就瞧不上我。之所以支持我,不过是不得已而已。恰好,我也是不得已而威之。」
    「您瞧好了。我才是大明第二任皇帝,我一定会做到比您好,比大哥好,比父亲好。」
    随即朱允炆深深行礼,走出了大殿,身后两扇大门缓缓的闭合。将幽深的气氛关闭在大殿之上,只有阳光照射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朱允炆微微闭上眼睛,他享受此刻的阳光。
    很快朱允炆登基之后,第一道诏令就出来。
    加恩天下。
    首先,大赦天下,有罪没有罪都放出来。
    朱元璋重典治事,法度森严,
    即便是何夕的主持之下修改了大明律,但是惩罚尺度上,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改变的。而朱元璋本身最讨厌大赦了。
    洪武年间就没有过大赦。
    毕竟,在朱元璋罪有应得的人,岂能因为大赦而放出来。
    故而大赦天下这一件事情,政治含义不仅仅是大赦天下。背后有很深的意味。
    其次,减免各地所欠赋税。
    朱元璋这几天,清丈天下,做了很多事情,就是为了清理税基。因为飞船其中清丈技术的进步,大明耕地整体上涨了两成,更不要说开国之后,新开垦的最近纳入缴税土地之列的土地。
    总之,朱元璋对田税,应收尽收的目标,虽然没有完成,但是对田税征收的尺度深度,几乎可以说是古代封建王朝之最了。否则大明也不会那么多钱。
    不仅仅商业税的增长,农业税也在增长。
    但问题是,很多士大夫对此怨声载道,朱元璋执法严苛。在征收赋税上,自然有一些过度执法的事情。所以天下有很多欠税。积少成多,也有上百万石之多。
    这是这两年朱元璋不怎么处置政务才有的。
    朱允炆做这一件事情,可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这些欠税的问题,而是对士大夫们放出信号。
    第三,就是开科举。
    这才是真正的重磅炸弹。
    从洪武十四年何夕过来,开科举就是朱元璋思考的议题,是何夕力谏之下,朱元璋放弃了开科举,以国子监培养官员的基地。而何夕更是以国子监为根基,培养出而今庞大的新法派系。
    为了开科举这一件事情,更有无数儒家大臣,前仆后继。冒着触怒朱元璋的风险,也要上书谏言。
    可见这一件是牵连之大。
    科举一定,大明士大夫们的特权也就有了。读书人的地位也就有了。商人即便再赚钱,也不可能有政治上的地位,而没有政治上的地位,商人赚再多的钱,也不过是过路财神而已。
    最后还是会到他们手上。
    毕竟,大明可不是有钱能买到一切资本主义,而是有权就能剥夺一切的权力社会。
    而朱允炆的年号也确定了。
    不是别的就是建文。
    这个年后的制定,何夕并没有有任何干涉。而是天下苦洪武久矣。太多人希望偃武修文了。所以年号之中,一定有一个「文」字,而中国这么多年,年号那么多,带「文」的年号更多,可供选择的范围,其实并不多。建文这个年号,自然就脱颖而出了。
    与朱允炆拟定的政策相吻合。
    不管怎么说,朱允炆开门三件事情一定,他的皇位也坐稳了。成为儒家士大夫心中圣君,有各地士大夫的配合,军中也有人支持,在短时间之内,朱允炆的地位根本不可撼动。
    除非有外部力量。
    朱允文心中的外部力量,心腹之患就是朱雄英。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本来想登基之后,稍稍稳定一下内部,就要对朱雄英出手。却没有想到,有一个人让他不得不先对付。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靖江王。
    ------
    此刻的何夕也对这一件事情,大为吃惊。
    靖江王在得知朱元璋驾崩之后,派人夺了澎湖列岛,直扑福建。福建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夺下厦门等好几座岛屿。让靖江王陈兵福建,大有一举夺取福建势头。
    之所以如此。
    主要是福建地方根本没有防备。
    本来吧,当年朱元璋派汤和出来整顿沿海卫所,防范倭乱。历史上汤和建立的防御体系,维持了一百多年,最后才荒废的。即便荒
    废之后,汤和建立的卫所城池,也是重要的防御节点。
    但是因为何夕的出现,大不一样了。
    那就是开海之后,明军的海上势力大增,根本不需要防范倭寇了,大海就是大明的城墙。如此一来,又何必修建很多防御性的城池,不如多建立灯塔。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龙城上将 吾妻上将军 凰夜未消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宋朝探花郎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国公凶猛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