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第二十章一棋之差
    虽然说,几乎所有大佬们都有自己的信息网络,比如何夕。何夕的信息网络,是基于商业体系的。但是没有任何一家情报机构能比锦衣卫更专业。
    所以,北京发生的事情,他们很快就将消息传递到南京了。
    只是,这样的神兵利器,在朱元璋手中的威力与在朱允炆手中,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甚至朱允炆根本不理解,锦衣卫是怎么样的神兵利器。最少现在不理解,毛骧很识趣,在朱元璋死后,将整个锦衣卫交给了东宫,但是这种交接也带来锦衣卫的混乱。
    锦衣卫作为专业化非常高的情报部门,不是谁都能掌握的。
    朱允炆临时派人接手,也只能让消息灵通一些,根本不能发挥锦衣卫的全部威力。
    对于朱允炆来说,他根本没有心思想锦衣卫。毕竟,在他的教育之中,没有儒臣告诉他,情报机构应该怎么用,他们只会告诉他,这东西是坏的,是蠢的,君臣应该一心,岂能用这东西监视君子?
    应该废除。
    朱允炆根本没有将心思放在这上面。
    朱允炆忍不住说道「他怎么敢?他怎么敢?」
    方孝孺与丁显也陷入蒙圈之中。
    他们两人完全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方孝孺对这一件事情也没有经验。
    毕竟,方孝孺虽然在秘书监,内阁多年,但是真正的兵事,从来是朱元璋与勋臣商议之后处理的。内阁最多打下手而已。方孝孺第一反应是调兵平叛,但是调谁的兵,怎么平叛,方孝孺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过,方孝孺很快就想到该怎么办了。方孝孺说道「殿下,速去请颍国公。」
    朱允炆被方孝孺一提醒,立即明白过来,打发人去请傅友德来商议对策。
    丁显说道「我有一件事情想不明白,算算时间,也就申国公动手失败之后,那边就准备监国,他是怎么这么快下定决心的?」
    这就是丁显想不明白的事情。
    要知道朱雄英即为监国,很明显是登基的前兆。而在北京登基,就是可以预见有一场大战。这大战风险太大了,朱雄英怎么能这么快地下定决心。
    「他定然是早有预谋。」朱允炆又急又怒地说道「他见回不到南京,就已经准备了今天。」
    丁显心中点点头,随即又暗暗摇头。
    应该是有预谋的。但是丁显内心之中,依旧觉得说不通,他是见过朱雄英的。他并不觉得朱雄英有那么样的雄心壮志,早早就预备打仗了。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但是问题在什么地方?
    丁显心中忽然想起什么,心中暗道「朱雄英的那一封监国诏书不会是真的吧?」
    丁显一开始先入为主,觉得朱雄英的监国诏书是假的,他忽然觉得如果朱雄英的监国诏书是真的。也就是说,朱元璋有意如此,很多事情都好解释了。
    不过丁显随即摇摇头,暗道「怎么可能。先帝英明睿智,怎么可能留下这个烂摊子。」
    随即觉得自己胡思乱想起来。
    却不知道,他与真相一步之差,就擦肩而过了。
    ------
    片刻之后,傅友德过来。听明白了北京的消息。顿时皱起眉来。
    朱允炆说道「国公,这应该如何应对?」
    傅友德说道「如果要动兵,就要快。越快越好。有些话,本来等殿下登基之后,再告诉殿下,但是而今,却必须先说了。殿下觉得,大明能战的军队在什么地方?」
    朱允炆听傅友德这么问,心中已经有了揣测,说道
    「可是在北京?」
    傅友德说道「大抵不错。洪武十五年后,北方几乎年年打仗,将士们百战余生,更有最先进的武器都在北方。何夕这个人,别的手段,我都不太在意,而打造武器的能力,实在令我佩服之极。可以说,他一个人让大明的兵械大变样。而今大明士卒用的东西,在开国之时那是想都不敢想到,更不要说,打造兵器最多的地方,就是北京与辽东。」
    「这就是为什么,陛下要设北京的原因。兵与铁皆在北,必须加强控制。而今南京京营虽然也是精锐,但是多年没有打仗了,即便有打仗地,也不过,是云南,广西,四川等地钻山沟,这些地方的战事,不能说好打,但是与北方大战,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我在北京也是一些人脉,至少知道一点,吴王的影响力不过北京一城,而没有到边军,所以,吴王一动,必须马上平定,时间一长,吴王能纳边军为己用,这事情就不好办了。」.
    朱允炆本来没有打过仗,他对打仗根本没有感觉,听傅友德说得如此严重,立即说道「该如何用兵?」
    傅友德沉吟片刻,说道「我立即调动京营顺着运河北上,调集江北兵马,围困北京城。」
    其实在傅友德看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是调集一员重将,直接去边军,召集边军人马就地平叛,而不是大军北上。
    只是,傅友德之所以不提出这个意见,是有原因。
    调重将北上,这个重将的分量不能轻了。因为一旦轻了,不可能与朱雄英争夺边军的影响力。所以,这样的将领数量有限的,最合适的人是谁,是傅友德。
    但是傅友德不想去。
    两个原因,第一,太危险了。孤身北上,调集旧部,迅速平叛,对国家自然是最好的。但是其中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别的不说,当年忠于自己的旧部,而今还是吗?人心是会变的。
    一个不好,傅友德将小命都陪进去了。
    当然了,傅友德作为当年敢在万军之中,杀进杀出的勇将,是不怕死的。就是时机不对。因为朱允炆登基,真是一场大洗牌的时候,傅友德作为有功之臣,岂能在这个时候,离开南京,到时候,他不再京师,谁给他争取利益啊?
    岂不是,让他没有最大的好处了。
    傅友德冒险擒拿蓝玉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利益吗?这个时候岂能拱手让人?
    至于派人别人去?徐达去不了,病了,让冯胜去?确定冯胜不会投敌吗?
    傅友德这个方案,最大好处是傅友德统率京营,节制北方大军,兵权就是最大的利益,只要兵权在手,傅友德并不怕南京城中没有自己的位置。
    无非是战斗规模大一些,平叛速度慢一点而已。
    说到底,傅友德内心深处并不是多看得起北京方面的将领的。毕竟何夕虽然有手段,在傅友德看来,还是有一毛头小子。
    「不行。」丁显说道「颍国公不能去,最少不能调集京营北上。而今南京局面不稳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一件事只能让别人来。」
    朱允炆没有登基,京营的稳定胜过一切、此刻对京营进行大规模调动,不管是好的调动,还是不好的调动,在丁显看来,都是不稳定因素,一旦出了事情,那问题就大了。
    所以,而今镇之以静,保证朱允炆登基顺利,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都要先放一放。
    特别是蜀王搞出这些事情了,影响很不好。很难说南京城中,有没有一些人,对朱允炆登基不满意,此刻正在蠢蠢欲动。
    丁显的话提醒了朱允炆,朱允炆也反应过来了,说道「对,国公是孤的定海神针,是万万不能动,区区小乱,也无须国公动手,还请
    国公给孤推荐一二人选。」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龙城上将 吾妻上将军 凰夜未消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宋朝探花郎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国公凶猛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