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二十二章宝钞兑换
    而何夕主政过的辽东,也保持了这种宽松的政策。唯一的问题是,工厂利润归何夕支配,没有刘璟的份,而今刘璟有钱了,因为政策惯性,这一笔钱,对刘璟如何花没有规定。
    当然了,刘璟作为诚意伯次子,自己是不缺钱,贪污什么的,自然不会有的。但是他看见了何夕是如何大刀阔斧地花钱,如果大刀阔斧地赚钱,已经一系列新财政政策。刘璟岂能没有感觉?
    之前没有钱,而今有了钱,自然要大干一场。
    刘璟细细琢磨之后,决定开辟鸭绿江两岸的土地。为大明增加更多的耕地,安置更多从日本,高丽征调过来的人手,让他们成为大明的百姓。为大明缴纳赋税。
    刘璟对何夕留下的将辽东建设成为大明粮仓这个想法,是很非常支持的。
    一直在执行之中。
    有了这一笔钱,只会更加努力做一点。并秉承何夕与蓝玉定下的,抽高丽与日本的血建设辽东的一贯政策。
    何夕说道“第二件事情,那就是对银票进行一次系统的改革了。”
    杨士奇说道“而今真的可以吗?是不是太快了。”
    杨士奇对何夕很多做法,感到吃惊之极,何夕做事情,大进大出。之前的朝廷花上几十万两,都是大钱,而今到了何夕手中,动则数千万两之多。简直不是一个数量级。
    这也罢了。
    按理说,这么多钱拿到手中,最少要安稳一段时间。万万没有想到,何夕根本不等这些钱全部落实。就开始下一个大动作了。
    即便杨士奇能跟得上何夕的思路,但也觉得太快了。
    何夕说道“钱这东西,不过是纸,即便是因金银抵押,也不过一张有抵押的纸。花出去的才是钱,压手里只是纸。”
    说实话,何夕对大明货币总体感觉,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失控。
    没错失控。
    何夕仅仅知道,他总共发行了五千多万两银票。已经现在银行存款,贷款数。只是何夕要求,但是大部分公司,其实并不愿意在银行交易,除非是对公的时候,也就是承接政府工程的时候,才必须一切都体现在银行之中。
    但是这几个数据,以及手中物价总表,如何判断货币政策正确与否?何夕只觉得,这题超纲。
    所以,何夕的做法已经很保守了。可不敢与美联储相比。
    但是他最简便的货币尝试告诉他,他这样回收如此巨量的货币,是会出问题的。
    当然了,不回收也会有问题。北京与辽东这一小片土地承接如此数量的货币,自然会出问题。
    不是何夕要大进大出。而今是有些时候,他必须做出调整。
    怎么样的调整,那就是一直准备的兑换宝钞的计划。之前已经计算过宝钞总量了。而今一千五百万两的银票,是足以兑换所有宝钞,更重要的是,宝钞流通遍布大明各地。
    虽然以大城市为多。但是整体上流通广泛多了。
    银票代替宝钞之后,何夕发行的银票,就不仅仅是在北京辽东,已经海外一些地方流通,将会在大明大多数地方流通,也包括了江南。如此一来,何夕在北京辽东建设工业体系的花费,就转嫁给大明买单了。
    可以说兑换宝钞的过程,就是一个将银票推广到整个大明的过程。这也是何夕第一次将一项政策,推广到全国各地了。
    甚至,何夕觉得,他其实是可以酌情再加印一些钞票的。
    反正而今对这一项权利,大明上下,都没有法律可以限制何夕。只有何夕上奏朱元璋批注就行了。
    这也是为什么何夕觉得手中的钱是纸。
    之前,他也知道这个理论。但是理论仅仅是理论而已。他自己实践一次,才有更深刻的体悟,只要能维持住货币价值,理论上可以无限量提供货币。
    当然了,这是理论上。
    甚至何夕也不得不承认,大明在国际上,其实比后世中国要强势多了。最少,何夕印的银票,流通南洋各地,几乎没有什么阻碍。大家唯一的感觉,就是银票不大适合南洋的气候,容易潮湿烂掉。
    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也是刚刚开始的时候,南洋承接了何夕印刷大量银票,才让货币体系渡过了最危险的时候,而今就好多了。
    杨士奇说道“兑换宝钞这一件事情,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南洋,苏州,松江,福州。广州都有支行了。只是还没有多少生意。但是货币其他改革,还需要大人您拿注意。”
    何夕对货币其他方面的改革,注意有三项,第一增加辅币,铸造铜钱。
    这一件事情,朱元璋其实也在做,毕竟从苏禄运输过来的铜,也是要用掉的。
    这也是何夕发现的一个问题,就货币来说,银票最小面额,是一两,甚至一两的银票都不是太多的。但是对于百姓日常生活来说,一两太大了。之前的辅币市场,是有大量铜钱,宝钞,碎银子填充的。
    而银票其实不适合日常很多场合的使用。
    就好像南洋很多人觉得银票容易烂掉。
    这也是事实。
    即便后世的钞票,用的时间长了,还容易烂掉的。更不要说这个时代印刷技术,造纸技术都不如后世。当然了,这并不是说造不出,质量非常高的纸张。
    请不要低估中国顶级工匠的能力。
    如果用丝绢为材料造纸,定能造出质量非常高的纸张。但是那样成本太高。
    银票是大规模印刷的。
    何夕想来想去,只能尊重现实,尊重这个时代的客户使用习惯,那就是让百姓使用更多使用硬币,也就是铜钱,还有小额银元。大规模使用的时候,才用银票。
    当然了,这个大额,也就是一元,也就是一两。
    一两以上全部用银票了。
    第二,就是对银票的改革,何夕决定将银票改成银元。今后,没有一两银票,只有一元纸币了。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质量问题。虽然不能用丝绢造纸,但是何夕也准备,改进钞票纸张,加入棉花,麻,已经小部分蚕茧。用来造出更好的纸张。在质量与价格上做出平衡。
    另外,也就是为了统一货币。让碎银子退出流通领域,让天下货币都变得统一起来。更便于大明内外商业交流。
    何夕说道“下面没有方案吗?”
    杨士奇说道“下面准备了好几个方案。我与铁铉碰了头,觉得都不错。”
    何夕说道“我就不看,直接送到京师。让陛下过目便是了。这一件事情,终究需要陛下定夺的。”
    何夕心中有一丝丝担心,不知道,朱元璋心思如何。
    是不是,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他。
    南京终究是政治中心,即便何夕在北京做下多大的事业,也要看南京的脸色。
    而且何夕很清楚的认识到,这一件事情,并不是没有受损的地方。何夕仅仅是引进了银行,引进的现代金融体系,并不是说中国古代就没有金融体系了。
    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的当铺,金银铺,都是做这个的。
    当铺,做的是当东西,可以说抵押贷款,金银铺就是货币兑换。这里面都是很赚钱的,可以说,非地头蛇不能做的事情,这些权力大多都在是当地士绅手中掌握着。
    要知道,中国地主阶级剥削百姓的手段。从来不是单一的,不仅仅有直接剥削,还有间接的,也就是用金融方式剥削,也就是高利贷。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龙城上将 吾妻上将军 凰夜未消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宋朝探花郎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国公凶猛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