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第十六章设北京的原因
    张度说道“自然知道。”
    但是何夕从张度的表情上,看出来张度并不知道。
    何夕心中叹息一声。
    其实这才是正常的。很多政策用意何在,很多人是看不出来的。新法之所以被这么多人抵制,也是因为很多人根本不明白,新法为什么这么做,除却让他们自己不舒服之外,还有什么用处?
    张度而今的举动,政治投机有成分居多。本质上,对新法也是很迷茫的。
    何夕只能给张度上课,从工业化生产开始。
    好在张度本身是小吏出身,不算儒臣,对儒家一些理念看得并不重。更是知道大规模工业的好处,只是他并没有将这种感受,上升到理论层次。只知道这样好。但是为什么好?怎么样才能更好?他却不知道。
    何夕就从这一点出发,给张度上了三天课。
    说的就是将工业化生产模式,推广到全国,会遇见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条件?
    三日之后,何夕看张度似乎真心实意为何夕的理论而折服了。只是何夕知道,官场老油条们,哪一个不是胸有山河之险,腹有城府之严。何夕想看穿此人现在是真正的心悦诚服,还是惺惺作态。还真不做到。
    只能当成张度是真的同志了。
    何夕点点头,说道“你明日收拾一下。我带你进宫,去见陛下。”
    张度听了这话,激动得无法抑制,说道“下官多谢大人。”
    ——
    乾清宫宫中。
    何夕将张度介绍给朱元璋,说明了自己的意思。
    朱元璋询问了张度一些问题,又宽慰了几句。将兴奋的不知道东南西北的张度打发出去了。
    朱元璋说道“其他位置,你就没有什么人推荐了吗?”
    朱元璋自然知道,何夕而今的位置,是他架上去的。所以才想让何夕多栽培一些党羽。只是何夕做事,还是很有分寸的。他也担心,他如果要得太多了。担心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朱元璋了。
    南京到底不是别的地方。
    何夕说道“有陛下在,臣无须操心南京局势。”
    朱元璋微微一笑,说道“滑头。不过,你回辽东,也有一个问题。你现在身份不一样了,官职要动一动了。但是怎么动,却有一些麻烦。”
    何夕也明白。
    何夕现在的官职是,大明内阁大学士,秘书丞,辽东巡抚,驸马都尉。这四个官职中,驸马都尉就不用说了。仅仅表明他的驸马身份。并没有什么用处。
    而今的内阁大学士,并不是一个很高的官职,与秘书丞一样,都是权高而官轻的位置。辽东巡抚非常设官职,不好拿来权衡。
    如果何夕在京师的话,这个位置倒也行。
    最多让何夕再加尚书,独当一面。
    毕竟在京师,官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权力。
    但是何夕离开京师可就不一样了。
    自古以来,从来是重京官而轻外官,外官本身就代表着没有权力。如果何夕的官职不得到提升,怎么能承担起变法赤帜这个头衔啊。官场上从来是势利眼。何夕以这个官职回到辽东,根本就是贬职。
    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变法失败失势。
    当然了,何夕需要做很多事情,向外人证明,自己的圣宠仍在。却要费很多功夫。
    与其那么麻烦,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做出让别人误会的事情。装逼打脸,那是家的追求。政治家可不喜欢这样。那意味着政治风波。当然了,专门下去清理某些势力的时候除外。
    只是这就一个麻烦。给何夕一个什么样的官职的。总督,辽东,长春,高丽,日本军政事?简称东北总督?
    但是问题是,太子就在北京,如此一来,将太子麾下很大一部分权力分割给了何夕。
    这方面处理有些麻烦?
    朱元璋不愿意折损太子的面子。
    朱元璋想到这里,他忽然说道“你觉得召回太子如何?”
    何夕心中明白,太子从来是太子,天之骄子。在朱元璋心目之中,是他难以相比的。他对太子回来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而今听了,心中依然有一丝发酸,太快了。
    这边一切刚刚结束,那边就要召回来了。
    何夕说道“太子远离国都,本就不是长久之策。臣以为召回太子,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是北京的事情,要善始善终才是,否则恐伤太子之名。”
    朱元璋心中一动,暗道“何夕想当主政北京?”
    朱元璋心中思忖片刻,暗中否定了这个想法。心中暗道“算了,还不行。”
    朱元璋不想将何夕提拔的太快,朱元璋想压一压何夕,最少在自己死之前,何夕都不可能沾染中枢权力。而北京固然是陪都,但是实际上,朱元璋对北京的规划之中,有很多中枢权力。比如兵权,财政权,司法权等等。
    朱元璋心目之中的北京,与明代南京差不多。是有很多中枢分支机构的。
    只说设北京,并不仅仅是为了安置太子,而是有现实需要的,朱元璋想了很久了。
    朱元璋对于迁都北京,是没有什么想法的。但是他不得不承认,北京是很重要的。大明三分之一的兵马就在北方,而且都是精兵强将。这些兵马一定要加强监管。
    否则恐怕再现安史之乱。
    特别是,将来内陆兵力渐渐衰落,边军的实力就更加重要了。
    怎么加强监管?
    朱元璋之前是派大将军总掌,其实这个大将军本身就代表的一部分中枢权力。所以,朱元璋选人的时候,非常慎重。甚至几乎一年到两年,甚至一年两趟都要将在任大将军,召回京师述职。
    其实就是不放心。
    徐达都是这个待遇。
    朱元璋并不觉得,子孙后代与臣子之间的关系,能胜过他与徐达之间,他与徐达好歹是患难之交。过命的交情。
    其实这个制度缺陷,历史上也有,朱元璋的解决办法是用藩王代替大臣。但是而今,朱元璋自然不会用这个蠢办法了。他想来想去,就是建立北京,形成一套中枢体系掌管这一部分权力。
    将这种权力从一个人,变成一个体系来掌管。
    朱元璋承认,这其实也有一些问题的。但迁都北京就没有问题了?都有问题。不过是在可以解决的范围之中。一个人,一个大臣背叛,与一个体系,数十名重臣一起背叛的几率那一个大?
    如果一个皇帝,真做到如此众叛亲离。什么样的制度设计都没有用。
    所以主政北京的位置,即便有所限制,恐怕也被征北大将军行辕的权力要大,这也是为什么派太子去北京的另外一个原因。
    朱元璋这个时候也思忖,要不要召回太子,他本意想让太子在北京建立这一套体系,而今太子的工作远远没有完成。这个时候将太子召回?代替太子的人不好找。
    只是朱元璋心中有一个担忧,那就是历史上太子的死期。
    不远了。
    纵然太子身边有一个顶级的医疗团队。
    但是而今天下医疗资源最丰富,无过于太医院。
    以戴原礼为首的名医们,已经突破了金元四大家境界,将医术推行到另外一个警戒,而且牛痘给戴原礼,给太医院带来极大的荣耀。是那种几辈子吃不完的。也引来更多的名医从四面八方来到太医院。
    成为医学院的教授。
    这里有无数医学资源,无数同行,还有政治经济待遇,还有从天下各地聚集来的病人,各种疑难杂症。岂能不突飞猛进,成为天下医学圣地?
    太子身边的医疗团队,与这些人相比,就差太多了。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龙城上将 吾妻上将军 凰夜未消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宋朝探花郎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国公凶猛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