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第六十章雄文一出
    何夕与蓝玉的联名奏疏紧跟着在高丽大捷的消息,飞到了南京。
    这些奏疏进入大内地同时。有一份副本也到了官报编辑处。
    几年下来,当年地明鉴堂前三甲,各有去处。练子宁成为朱棣的首席谋士。并在北平城外,主持大规模青贮试点,正准备推广青贮技术。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似乎青贮技术只能用在草原上,不能用在农耕区,其实不然。..
    其实辽东,北平,甘肃这些宜耕宜牧地地方。才是真正养马地好地方。
    只是百姓太多。牧场夺人口粮。
    大明对战马,对牛,驴,骡子这种畜力地要求,简直是无穷无尽的。在农业社会还不能利用化石能源之前,畜力与水力就是人类利用最大的力量。所以整个社会大牲口的数量。几乎可以等同与后世国家拥有车床的数量。可以略等于国家实力。
    练子宁的办法,降低养马成本。自然哄传天下。成为鼎鼎大名的人物。
    而黄子澄更不用说了,可以用官运亨通来说。
    而丁显?
    而今已经成为官报的主编了。
    仅仅是主编。除此之外,就没有任何加衔了。
    要知道,官报是秘书监管理的。丁显可以加一个秘书监的官职。比如秘书郎。或者挂一个翰林院的官职。哪怕挂一个内阁的官职,比如中书舍人,也行。
    因为这些官职代表了清贵。
    而丁显什么也没有。
    丁显是有才华,在写文章上,整个报社之中,都是出类拔萃。这才一步步到了主编这个位置上。
    但是被朱元璋否定的人。谁敢给予肯定。于是,他而今还是一个白身。
    因为官报是一个新鲜事物。在主持官报的所有人,本身并没有官职。他们的官职都是挂在其他地方的。主持官报的人,都是以某某官,主持官报,官报主编本身并不是一个官职。
    这也是何夕的一个建议。何夕承认,官报的主持者如果不是官员,是不可能的。毕竟,这代表官府喉舌。但是官报整体上都是官员。将报纸办成衙门。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当然了,这是何夕当时的意见。何夕常年不在南京,官报的发展自有进度。不过,朱元璋很注重何夕的想法,也就做出这样的规定。
    丁显的才华,让他走到了这一步。也仅仅是这一步而已。
    他也想通过官报升迁到其他地方。但是几乎不可能了。
    丁显可以预见的未来,他会一直在官报。直到自己的生命尽头。这对丁显太过残酷了。
    丁显自己是这样想,他并没有发现,他或许有一些因祸得福。因为他在官报时间长。写得太多了,对各种文章,更是得心应手。渐渐也有了名声。他不知不觉地也有了影响力。
    依托于报纸所产生的影响力。
    这种新模式下的所谓名流大家,似乎还没有先例。丁显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他今日与往日一样,看见了各方面的情报。自然也看到了蓝玉与何夕的奏疏副本。
    他一目十行地看完了。
    只是久久放不下来。
    他想起当日御前决定,心中有一丝后悔之意,但仅仅是一丝而已,很快就被他自己掐断了。在他看来,何夕也不过如此。有今日的位置,不就是因为有安庆公主吗?
    他满怀愤懑,匆匆下笔,写了一篇雄文。驳斥蓝玉征日之论。
    丁显的文章功底是极好的。他在官报消息又是非常灵通的。看到的东西也多。一下笔就直戳重点。
    他抨击蓝玉擅启边衅,为了一己之私利。战事不休。并将蓝玉的各
    种私心全部挑破了。并将蓝玉之前各种破事,给翻了出去。还是顺便一笔,将何夕给带了进去。在丁显的妙笔之下,让人感觉,似乎蓝玉所做的事情,何夕都有一份。
    丁显写得是畅快淋漓。不过写完之后。
    他并不觉得,这种文字能够发表。
    因为太过私人化。
    官报乃是官府的喉舌。所以官报上的文字,一般都是四平八稳。这种太过激烈的文字,也最多在最后盖棺论定的时候才能写出来。而不是之前。
    这一点丁显自然是知道的。
    他写完之后,很是满意。随手放进稿件之中,在他看来,这一篇文章,绝对会被拿下的。也就没有在意。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
    出了一点意外。
    那就是蓝玉与何夕的联名奏疏,已经让满朝上下都满城风雨了。
    因为打日本的反对意见太多了。
    文官反对,穷兵黩武。大明士大夫对开疆拓土持消极,乃至于反对的态度,几乎能从盐铁论之中找到渊源。盐铁论之中的贤良文学之士,他们主张的就是政府尽可能减少开支。减轻百姓的负担。
    战争,最好是防御战争。而不是出击。
    反对政府横征暴敛。或者说扩大政府开支。这几乎是几百年了,是士大夫们的共识了。是金玉良缘。似乎朝廷放弃积极财政,或者军事政策。天下百姓就会好了。
    从逻辑上来看,似乎是这样的。但问题,如果朝廷这样做的话,会让官僚与士大夫占据更多的社会资源。造成了国与民皆穷。唯有官富的状况。而士大夫们的地位,更加不可动摇。
    蓝玉打了高丽,打日本,打了一年打两年,目测还要打。自然让很多士大夫感到不满。
    其次,很多勋贵也是不满的。
    之前已经说过了。冯胜一直惦记这打蒙古的。灭了残元。成就冯胜的功业。谁想看你打日本偏僻小国。毕竟大明的资源是有限的。这边多了。其他地方就要少。
    日本开打,代表这其他地方,如非必要,是不可能开战的。
    即便有了冲突,也要隐忍。
    朱元璋是一个很稳的人。他决计不回四面开火的。主次一确定,朝廷投入的资源就由方向了。
    其他勋贵怎么肯啊?
    至于具体的事那些人反对。就不一一说明了。
    只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朱元璋这些年推动清丈这一件事情,下手狠重。而且朱元璋对征日这一件事情上,有很多暧昧不清的地方。他们猜不出朱元璋的心思。
    就好像之前征高丽一样,明明是十五不征之国。怎么转瞬之间,连十五不征之国这个概念都没有了。
    下面人猜不透。不敢明面的反对。但也不想坐视。
    丁显的这一篇文章,就成为很好的工具,投石问路的那一块石头。
    不知道经过了怎么样的流程,反正本该拿下的这一篇文章,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官报之上。丁显发现的时候,所有官报都已经印刷完毕,分发出去了。追是追不回来了。
    而且丁显虽然是主编。但是此刻,也不是他能管了。更是管不了。
    丁显面如土色。汗如雨下,顿时没了主意。过了大半个时辰才算镇定下来,他苦笑一声,开始收拾东西。不管是回乡,还是坐牢。总是要准备衣服与银钱的。
    丁显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几乎在这个早上。丁显这一篇文章。出现朱元璋,太子,内阁,各国公,这些南京达官显贵的手中,三日之后,出现在何夕蓝玉的手中。
    依托于朱元璋建立起来的发达的邮传机构,到了天下人的手中。
    正如一块大石头,重重的砸进水潭之中。
    一石击起千层浪。
    将丁显本人的命运,与国家大政联系在一起。更是丁显改变命运的开始。沉寂几年的报纸,终于在政争上发挥了他的作用。也算是开了一个先例。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龙城上将 吾妻上将军 凰夜未消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宋朝探花郎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国公凶猛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