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第九十五章    参观纺织厂
    这是朱元璋对何夕的考验。
    何夕必须接着。
    而今他掌管一两百万人。辽东这一块土地上,有煤有铁。有各种物产。而且大军征战。所需要最多的是粮食。更不要说高丽已经授田了。如果没有问题的话,高丽还能解决一部分。朝廷解决一部分。直接海运。会减轻何夕的压力。
    至于在此之外。所需要的物资,不过是武器,药材,布匹等等。何夕不觉得自己弄不出来。
    虽然并不是没有问题。但是何夕并不觉得自己解决不了。
    朱元璋见何夕答应下来,说道“用膳吧。吃过之后,去看看你纺织厂。”
    “是。”何夕说道。
    ------
    何夕从牛庄驿站正堂之中出来,只觉得好像打了一场大仗一般。内心之中噗噗通通地乱跳。朱元璋见老了。手段一点也没有软。何夕一时间也琢磨不出来。朱元璋的用意在什么地方。
    他在外面琢磨了一会儿,心中忽然一动。他很明白,清丈天下是朱元璋一系列新政的开始。而在清丈天下这一件事情上,没有人来辽东。虽然清丈天下是从南方开始了。但是已经有人在北方各省打前站了。
    而辽东这里没有。
    不过也对。因为辽东不是省,辽东是属于山东省管的。但何夕总觉得有一些地方不对。
    何夕忽然想明白了“辽东似乎独立于新政之外。”
    这样的格局有什么用意,何夕不知道。但是他总觉得在这一件事情上,朱元璋下了一盘大棋。
    “何大人,何大人。”何夕正想着的时候,却见方乘风远远地行礼。
    何夕说道“方伯爷,你这是?”
    方乘风面露悲色,说道“家父不幸罹难,在下就回乡安葬。家父在的时候,就说受大人天高地厚之恩,没有大人,就没有方家的今日。方家上下都唯大人马首是瞻。今日一别。不知道何日才能再见。今日特来致谢。”
    随即方乘风拿一出也木头匣子递给了何夕。
    何夕拿过来,只觉得手上一沉,打开一看,却是一枚狗头金,天然形成的金子。而且好像一头牛。这种天然的狗头金本来就有收藏价值,这种不加雕饰,就像某一些物品的狗头金。更是天然造化,鬼斧神工。不敢说价值连城。但是最少价值远远在他的质地之上。
    何夕微微一笑。还给了方乘风说道“无须如此。方家昆仲也帮了我很多。只是天不假年。”
    方乘风说道“大人,下官有一件事情想请大人指点迷津。”
    何夕说道“什么事情?”
    方乘风说道“下官在朝中根基浅薄。守孝也要好几年。下官担心,担心------”
    何夕听了,顿时明白方乘风的担心。
    方家而今也算复起了,有方关在南洋,又有一个伯爵。但是比起开国勋贵,还是远远不如,这些大佬们,一个手指就能捏死他们。而今方乘风刚刚立功。趁热打铁,还能有一个好缺。但是一旦等三年之后,就不知道有什么官做了。
    更不要说。这年头文官都很少有守孝三年的。更不要说武将了。
    何夕算是方家的靠山。自然要求上门来,区区狗头金不过是意思一下。方乘风也没有指望何夕收,但是不能没有。如果没有的话,就显得自己不懂礼数了。
    何夕心中一动,说道“日本吞并高丽,永昌侯绝对不会同意的。而且陛下已经恩准了。东边的战事越打越大了。这东西要送对门。”
    方乘风心中一动,立即行礼说道“谢大人,方家上下永感大人恩德。”
    何夕看似什么都没有说,其实,已经很明确了。东边战事越打越大。而征讨日本,可不比高丽,那是要渡海的。而大明海战第一家族是谁家?是方家。方关在南边打出的名声。
    虽然有一点虚。但是而今也蓝玉也没有办法。毕竟蓝玉一定会吸取明朝征日本的教训。要选一个懂得海战的将领总领水师的。而大明懂得海战的人并不多。而且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方乘风这个时候送上门。正是解了蓝玉燃眉之急。
    至于能不能打胜仗。何夕一点也不担心。大明的船只火器压过日本不止一头,而方乘风也不是一个蠢货。只要小心一点,不会翻船的。
    何夕说道“好好做事便是了。”
    这仅仅是一个小插曲而已。
    对日本的金银,何夕也是有想法的。而安插一个人,也不过顺手而为。
    今天真正的大事,不是别的。就在纺织厂上。
    毕竟南方已经有太平铁厂了。
    对于太平铁厂,朱元璋很了解。沈阳这里不过是一个复制品而已。并没有什么可看的。而纺织厂却是一个新鲜事物。
    ------
    朱元璋用过午饭之后,就带着一群侍卫跟着何夕去了纺织厂。
    纺织厂是建立一个很大的院落之中,在这个院落之中,有很多木头房子。这些房子也都新修建的。甚至几个木头房子上面木枝,还抽出了细细的嫩芽。可见这木头根本没有做什么处理,直接用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
    不仅仅是这里,辽东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
    源源不断的高丽移民进入辽东。数以百万计。这需要大量的房子。
    毕竟在辽东这个地步,冬天里没有房子的话,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冻死。所以修建房屋是当务之急。烧砖这一件事情,何夕也去安排了。有足够的煤铁,烧砖也不是一件难事。但是问题,大规模烧砖也是需要时间的。
    于是木头房子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特别是辽松运河开通之后。
    之前为什么要从鸭绿江上运木头,并不是辽河上面没有木头。而是鸭绿江两岸多山。山上砍倒木头之后,轻轻一推,就能滚落在鸭绿江之中。顺流而下。省人工。
    而辽河两岸,虽然也有大木,但是这些大木距离辽河都是有一段距离。将一根大木从山中拖进辽河,也是很费力气的。
    而今松花江那边可不是这样的。
    松花江那里比鸭绿江两岸还要荒凉。合抱大木,要多少有多少。而且之前没有人砍,即便是在平地上,也有很多可用的木头。顺着运河过来,比之前方便多了。
    辽松运河已经影响到辽东木材产业。最少辽东木材产量,比之前更有想象空间了。
    所以辽东别的或许缺乏,但是决计不缺少木材。
    在什么材料都紧缺的情况下,木头建房子就是首选了。很多人觉得这种房子不能御寒,其实不然,中间都是整齐的原木。再糊上泥,形成土墙,很保暖。更不要说在房间下面再挖出火道,足够过冬了。当然了,木头没有处理。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不管 怎么说。先过这一关再说。
    朱元璋并没有对这样急就章的工程多说什么。
    直接进入厂房之中。
    说死厂房。其实根本称不上房子。而是一个大棚。一个个架子支撑起茅草房顶。正因为是这种,梁柱结构,所以整个厂房面积很大。有数百平。里面摆放着近百台织机。
    此刻虽然有这么多人过来。但是这些织女们。一个个都注意着自己手中活,没有一个人敢抬头看。只有织机的声音。
    这也是何夕早就培训过的。
    燕王跟着在朱元璋身后,此刻他大感兴趣。因为这织机与他见到的织机不一样。燕王在马皇后身边长大。马皇后也是常年织布的,也是几年前大病一场后,才什么也不做了。
    燕王对纺织机并不陌生。
    而今眼前的纺织机完全不一样。
    首先材质不同。
    这纺织机是铁木结构。支架虽然是木头。但是很多关键部位都是用铁的。而且很是轻快。飞梭来往,一时间燕王都看不清楚到底有多少飞梭了。只见织布非常之快。
    一个布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产出来。几乎在他看的这一会儿,就产出数尺。
    这太快了。
    燕王对织布机的效率是很清楚的。一般来说,一天下来能织出一匹,已经相当不错了。一匹数丈,但是按眼前的速度,一台织布机,一天将是原本的织布机的数倍。
    燕王说道“这不可能。”
    燕王随即从一边织好的布匹中拿出一匹,一头给身边的侍卫,一头自己拉开,一看与江南布匹的尺寸一模一样。不,不一样。这布匹要比江南的宽。
    一匹布,一般是四丈长,也就是四十尺。而宽度就不一样了。一般不会超过四尺的,原因很简单。这是两手之间的宽度。因为纺织的时候,需要让人的两手放在两边,所以这个宽度也固定下来了。
    但是而今新式的纺织机解放了人的双手。如此一来,想多宽就多宽。只是为了方便。与这个时代接轨。也要按照这个时代习惯来。于是布匹宽四尺有余。比别的布匹实惠。但又不至于增加太多成本。
    就有了现在的尺寸。
    燕王一摸,忽然松了一口气,说道“还好是麻布。”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龙城上将 吾妻上将军 凰夜未消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宋朝探花郎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国公凶猛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