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第十章       渡海
    何夕微微一笑,说道“不用谢。还有一件事情劳烦您,您带我下乡看看。如何?”
    张掌柜说道“请大人放心,小老儿一定安排。只是而今春耕。大家都很忙。估计要怠慢大人了。”
    “无妨。”何夕说道“我就是要看看真实情况。”
    ------
    一连数日,何夕都带着人下乡。
    深入地了解了乡下的情况。
    大体上,洪武年前狂风暴雨一般改变,也波及了这里。大量富户迁徙出去的同时,大量土地也落到了百姓的手中。在大明超过二百亩土地的地主都在朱元璋花名册的同时。洪武年间,大量开垦土地,也让大部分百姓有了自己的土地。
    诚然。
    百姓的生活依然很苦。但是有自己的土地。大部分百姓都是能够活下去的。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大明百废待兴,什么东西都缺,终大明一朝,所有大明百姓,都在怀念洪武一朝。说洪武一朝,民风淳朴。其实,朱元璋一辈子都在做均平两字,土地要均平,赋税要均平。
    这才有这样的效果。
    不过,这样的情况下,也给何夕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因为土地的分配相对平均,大多数百姓都被绑在土地上了。
    何夕之前调动的是朝廷的人力物力。才没有那么明显。而今在农忙时期下乡。他没有看见,一台织机在响。
    安庆公主对于下乡,走过几次。就腻歪了。索性留在朱泾镇。
    真正一直跟在何夕身边的人是姚广孝与,杨寓。
    姚广孝见何夕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说道“大人,有什么心思,可以让我为大人解惑?”
    何夕说道“姚先生,我这一次出外,是很多事情要做的。但是第一件事情,就是搞钱。”
    姚广孝说道“搞钱?”
    何夕说道“正是。在朝廷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钱的。我本想在棉布这个行业上下手,只是而今看来,却很难下手。”
    姚广孝说道“何大人,准备如何下手?”
    何夕说道;“这些织布机,你也看过了,其实可以加以改进,用机械之力,多加飞梭。其利数倍。甚至数十倍。但是而今江南,百姓男耕女织,一旦我用了新型织机,恐怕百姓生事啊?”
    姚广孝说道“大人,或许搞错了一件事情,不管大人做什么事情,只要不动百姓的田地,百姓是不会生事的。土地才是百姓的命-根子。而不是其他的。”
    何夕叹息一声,说道;“你这样说,我心中更是不安。”
    “大人,大可不必如此。”杨寓忽然说话道“男耕女织,在寻常人看来,或许是五柳先生的田园归处。但是唯有亲历者才知道其中辛苦。百姓会选择对自己更好的道路。”
    “这也是大人,发展生产力之论,高明之处?顺人性而合天理。”
    何夕看着杨寓,只觉得这话说得好听。也在理。但是很多事情并不是这样的。有几亩薄田,男耕女织,与大工业生产地之下的寻常劳工,到底谁更好,何夕还真不知道。
    不过,有一点何夕却是知道的。
    很多事情,普通百姓其实并没有选择权。
    同样,何夕看似有选择权。但是选择权也不大。
    且不说,朱元璋想要大明更强大,必须走这一条路。即便 何夕不去这样做。几百年之后,还会有人逼着他们这样做的。辛苦不辛苦,担心不担心,都是无用之功。
    何夕不再谈论这个话题了。何夕说道;“杨寓,交给你一件事情。”
    杨寓说道;“大人请讲。”
    何夕说道“这些织机你都看到了吧。”
    杨寓说道“已经看到了。”
    何夕说道“将各种各样的织机,全部送样品给工理学院。让他们给我改进。比如多加几个飞梭,我需要效率更高的纺织机械。可以用水力,风力推动的机械。”
    在何夕看来,这些织布机在机械上,实用性上堪称完美。
    但是这种完美,是与男耕女织这个大背景之下。如果一个女人农闲织布。那就最合适不过了。至于加飞梭,增加织机的宽度等等。都会给家庭作坊的织布带来问题。
    甚至这样的织布机,在后世一些偏远的农村还有,形制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男耕女织这个使用环境之下,而今的织布机,根本不需要修改了。也无从修改。在何夕看来,唯一可以修改的地方,大概是在织布机上一些易损件,从木头换成铁。
    之前不是不能换。而是一个成本问题而已。
    甚至将家庭用的织布机,演变成做大作坊,或者说工厂用的织机。类似于珍妮纺纱机的改进,其实也不难。甚至在元代,王祯农书之中,就有类似的修改。
    所以,这从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需求问题。
    正因为如此,何夕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困难。所以让工理学院,单独设计。也算是淬炼他们的能力。
    反正基本力学机械的原理,何夕也整理出来的。而且工理学院,有很多都是工匠出身,动手能力要比何夕强大太多了。这也无须他担心。
    杨寓立即答应下来了。
    何夕也就不在松江停留了。
    毕竟松江这里虽然有棉布产业的一些优势,但是,优势并不明显。甚至何夕觉得有必要,将未来的棉纺中心,放在南京附近,也不是不可以的。作为朱元璋一大功绩之一,就是推广棉花。
    将棉花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原材料这一块。几乎遍地都有,无非是品种好坏而已。
    只是何夕在松江如此作为,让安庆公主有些不满意。本来安庆公主还以为是要游山玩水。但结果,一点也不好玩。于是,她自己带人先行一步了。去投奔她的汤和叔叔了。
    安庆公主与何夕分道扬镳。
    有好处,也有坏处。
    坏处是,何夕身边的保卫力量走了大半。好处就是,何夕的行为就更加自由了。
    何夕索性从柘林登船,从海路往宁波而去。
    这一路,用的并不是官船,而是民船。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朱元璋已经有了所谓的禁海令。但是禁海令,禁止的是与外国人交易,更是为了防范海盗出没。寻常百姓人家出海,并没有什么限制。
    当然了,这里说没有什么限制,也不是没有限制。
    最起码,寻常百姓他们根本没有乘船出海的烦恼。
    不过,即便何夕身边的人少了很多,但也是有几十个人的。直接包了一艘三桅的大船。只是这船舱里面的待遇,比起汤和座船上差了太多了。在汤和的船上,何夕有单独的房间。寻常随从才住大通铺。而在这艘船上,即便何夕也没有单纯的船舱。只能与姚广孝挤在一起。更不要说,整个船上,有一股让人不舒服的味道。
    好像是鱼腥味。至于船舱各地方,更是有这样那样的污渍,让何夕看了很不舒服。
    而且似乎是海上的风暴,要比长江里的波浪厉害很多,何夕从松江坐船到宁波。其实并不是太远的。但是何夕能够承受长江之中的颠簸,但是大海之中的颠簸,就有些无法承受了。
    弄得何夕很是不舒服。
    好在,从松江到宁波,也不过渡过杭州湾而已。没有用一日的功夫。就到了宁波码头。
    何夕这才松了一口气。只是即便这样,从船上下来,踩在宁波码头上,脚都是软的。觉得大地如浪潮一般,一波波地涌动,站都有些站不住。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龙城上将 吾妻上将军 凰夜未消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宋朝探花郎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国公凶猛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