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六十六章 西太后回京  决心改革变法

    从洛阳启銮后,西太后的信心大增,她要风风光光的回北京!

    西太后一行人经开封、过正定,于十一月二十四日抵达保定。十一月二十八日,,西太后坐上了开往马家堡的专列,火车一声长鸣,她到了马家堡车站。

    一下火车,她备感欣慰,因为前来迎驾的官员多达二百多人,一些外国驻兵也挥手致意,西太后满面春风。

    “皇上圣安”

    “老佛爷圣安”

    “皇后娘娘圣安”

    一声声请安,乐的西太后心花怒放。笑着、笑着、突然,她不笑了!

    原来有几个外国人举起照相机,对准皇上和皇太后,‘咔嚓、咔嚓’拍了几张像。西太后恼怒的说:“这些外国人真是太无礼了,快撵他们走!”

    小李子大声喊:“快赶走这些外国狗。”

    几位外国记者依然拍着,其中一个说:“你这个阉人,你才是真正的狗奴才。”

    他会说汉语!

    西太后眉头一皱:“以后不能让他们乱学大清的话!”

    光绪皇帝小声的说:“亲爸爸,中西文化交流,你是挡不住的。”

    西太后一瞪眼,冲了光绪皇帝一句:“就你总是和哀家对着干!”

    西太后回到了久别的皇城,在光绪皇帝和一些老臣的恳求下,西太后安葬了惨死的珍妃。这件事情让她很不高兴,接着,让她更加不高兴的事情发生了!

    戊戌政变已过去二三年,但变法维新之呼声一天比一天强烈。一些朝臣意识到大清政府早已腐败,他们呼吁:变法自强!

    面对一些有识之士的呼吁,西太后虽然很不高兴,但又不能不深思:“是呀,堂堂的大清国居然被洋鬼子逼得无出路,只要洋鬼子炮声一响,皇室就要远离京城,这也太窝囊人了!

    西太后此次出逃,她历尽千辛万苦,所以,对倾国的软弱无能体会深刻。

    夜已深,六十七岁的西太后一点儿睡意也没有,她反复问自己:“叶赫那拉氏你已年迈,真是老朽了吗?大清国积重难返,难道你看不见吗?”

    西太后,她很痛苦!

    清国的软弱、官僚的腐败、子民的痛苦,她全看在了眼里。

    她知道:若不变法强国,大清国将很快亡国,可是,若下诏变法,她岂不是扬起手来打自己的脸!

    西太后问自己:“出路在那里?”

    经过两个多月的思想斗争,西太后终于下定决心:“下诏变法!”

    大殿之上,西太后的声音很洪亮:“众爱卿,哀家一向主张变法,只是当年康有为等人迷惑皇上,乱了国家,哀家才加以制止。如今,大清国非变法不可,唯有变法,才能强国,大清才有辉煌的未来!”

    大殿之上,一些朝臣愕然、一些朝臣暗喜、一些朝臣惶恐。

    不管朝臣作何反应,西太后颁发了变法诏书。不过,这个诏书是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发的,诏书中洋溢着对西太后的赞美:“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穷变通久,见于大《易》;损益可知,著于《论语》。……伊古以来,代有兴革,即我朝列祖列宗,因时立制,屡有异同。入关以后,已殊沈阳之时。嘉庆道光以来,岂尽雍正乾隆之旧?大抵法积则敞,法敞则更,要归于强国利民而已。自播迁以来,皇太后宵旰积劳,朕尤痛自责,深念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畔。……懿训认为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师……皇太后何尝不许更新?损益科条,朕何尝盖行陈旧?执中以御,择善而从,母子一心,臣民共见。今日恭承慈命,壹意振兴,严禁新旧之名,混溶中外之迹。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总之,法令不更,痼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

    诏书中,西太后有意强调‘母子一心’,她认为这么做可以减轻别人对‘戊戌政变’中,她下令杀害‘六君子’的指责。( )

    其实,该流的血流了;该人们遗忘的,人们也遗忘了。菜市口‘六君子’的鲜血早已被岁月冲洗的干干净净。

    西太后的主意已定,‘变法强国’轰轰烈烈的开展了起来。就在这时,朝臣纷纷呼吁废除大阿哥,因为,这个大阿哥越来越荒唐。他不但在宫中与十几个宫女有染,而且市场跑到宫外胡作非为,已令人反感。

    西太后在心里也十分讨厌大阿哥,若不是两三年前立他为皇嗣子,不会招致外国公使反对,也不会有西太后下令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外国使馆之事件,更不会有庚子年西逃。这一切的不幸全由大阿哥一个人而生,如今,他不学无术、整日游荡,很令西太后头疼。

    光绪二十七年十月,西太后颁布了废除大阿哥诏书:“已革端壬载漪之子fuxiu,前经降旨立为大阿哥,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宣逾中外。概自上年拳匪之变,以至庙社震惊,乘舆搬迁。惟究变端,载漪实为祸首,得罪列祖列宗,既经严遣,其子岂不堪储位之重,遂逐去大阿哥名号,并即出宫。”

    大阿哥被赶出了皇宫,虽然是西太后下的诏书,但她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册立大阿哥的失败证明了西太后打击光绪皇帝是一大失误。大阿哥被废了,但是大清的天子并没有出头之日,爱新觉罗载湉仍然被囚禁在瀛台。

    除了举行重大庆典活动或接见外国重要使臣,一般情况下,朝臣在大殿上是见不到他们的皇帝的。

    西太后仍在‘训政’,光绪末年的实施新政控制在西太后的手中,许多新政诏书的颁布,光绪皇帝甚至听也没有听说过。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初三,西太后下令成立督办政务处,以推动变法。诏书刚刚颁发,一些朝廷老臣便议论纷纷:“皇太后此举盛名也,不实施新政,我大清国何以振兴。”

    “这与几年前的变法维新有什么不同?当年皇上欲变法,老佛爷极力反对,最后变法人士血染菜市口。”

    “此次实施的新政比起戊戌年间的变法,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作何解释?”

    “皇太后本不反对变法,她反对的是乱了国法。”

    “……”

    众说纷纭、莫哀一是。

    不管人们怎么议论,新政最终推行开了。首先是兴学堂、改科举。对此,西太后明谕“人才为政事之本”、“共学育才,实为当务之急”。她谕令张百熙创建新学堂,又于光绪二十八年废除了科举制,以求中国新文化的发展。

    其次是军事制度的改革。西太后明谕旧式军队腐朽落后,必须坚决改兵制、练兵士,举办武备学堂。

    再次是法律制度的改革。由于同治、光绪年间,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萌发,原先的‘祖宗家法’早已不适应新的要求,西太后谕令制定《大清商律》、《公司注册章程》,又模仿西方法律,制订了《大清律例》。

    最后是游学西方,考查西方政治。一次次惨痛的教训告诉西太后必须“以夷长技”抵、制夷人。于是,她派出五大臣,即端方、戴红慈、载泽、李盛铎到英、法、美、德、丹麦、挪威、奥地利、俄、意等十几个国家考察,希望他们带回先进的经验。

    此次的西太后仿佛回到了四十年前,她雄心勃勃,希望能挽救垂死的大清。

    光绪三十一年,当五大臣各国考察回国后,他们纷纷向西太后讲述了在外见闻,并主张中国也实行君主立宪制。

    这一年,拉开了君主立宪制的序幕。

    叶赫那拉氏是一位权欲极大的女人,她已掌握大清的政权四十多年,此次,若让她主动放弃皇权,等于说是‘抹她的脖子’。

    可是,历史的洪流势不可挡,西太后企图一手遮天的日子似乎已经过去了,南方各种学派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南洋一带爱国华侨不断反对独裁主义者西太后。

    西太后感到岌岌可危。

    闽浙总督端方上奏朝廷:“宪法所以安国内、御海外、固邦基、保人民。”

    西太后私信非信,她犹豫不决。山东市政史尚其亨又奏一折:“立宪政体,利军利民。”

    西太后惶恐不安。镇国公载泽耐心的劝导她:“老佛爷,君主立宪乃世界共同之趋势,我大清也应顺应天意,这样才能赢得民心。”

    西太后长叹了一口气,问:“如何立宪呢?”

    载泽胸有成竹的说:“立宪必须做三件事:一曰宣示宗旨;二曰实行地方自制;三曰允许集会、言论、出版自由。”

    西太后经过一番思考,最后,她召见了光绪皇帝的亲弟弟载沣及北洋大臣袁世凯,她说:“端方等人出洋考察,他们都认为大清国也应实行君主立宪制,哀家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此举可行。从今日起,载沣会同袁爱卿与军机处、政务处大臣议定立宪原则。”

    载沣摄于西太后的威严,他一口答应。袁世凯自从戊戌政变后,他扶摇直上,今日之逢迎西太后最佳时机,他岂能错过!袁世凯说:“老佛爷英明之至,臣佩服至极。臣一定不遗余力拟定立宪章程。”

    西太后说:“中国帝王制已延绵二千年,如果突然间改变政体,恐怕人们难以接受。”

    袁世凯马上意识到了她将要说出的话,他抢先一步说出:“臣认为二十年后再正式实行君主立宪制为好。”

    西太后沉吟着,过了一会儿,她才吞吞吐吐的说:“十年以后实行吧!二十年,似乎时间太长了。端方等五大臣建议五年内实行君主立宪制,哀家觉得有些太仓促。”

    袁世凯马上说:“就是麻!欲速则不达,这等大事岂能求快!”

    西太后微笑了一下,她心想:“袁世凯这个人,外边看起来笨笨的,其实,他精明的很。哀家没有看错人!”

章节目录

免费都市小说推荐: 重生之从学渣到学霸 如意络 重生军婚:神医娇妻宠上瘾 我真是来交换的 不当神豪的那些日常 穿越之凰妃要改嫁 逆天小神医 我的剑呢 带着锦鲤人设重生了 重生七零有宝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