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添加第一百四十四章(下) 痛失领土 珍妃光绪互安慰

    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旅大失守,西太后惊慌失措,她一方面督促李鸿章积极和谈。一方面谕令恭亲王与美国人洽谈。因为俄国公使一再表示愿意充当和事老的角色。促使日本停战。但他们实际行动十分缓慢。西太后意识到俄国人在冷眼观战,两败俱伤以后,他们从中得渔翁之利。气得西太后只骂俄国公使:“俄国公使太歹毒了,难道我大清覆灭了,他们才肯露面吗?”

    西太后应允,恭亲王着手去找美国人田贝,希望他能出面调停。这一切,光绪皇帝一直蒙在鼓里,他这边积极抗战,西太后那边暗中和谈,一时间,主战派与和战派又激起了新的矛盾。

    光绪皇帝对西太后忍而又忍,他坚决发对西太后的求和主义,今日,西太后指责他不怜惜士兵的性命,他龙颜大怒,但他又强忍着不去发作,他尽量使自己的语调和缓一些:“亲爸爸,朕为一国之君,每一个子民的性命,朕都会去爱惜,可是,能战不能和!战,振我大清国威;和,扫我大清威风!

    再者,此刻已进入冬天,倭人不适应寒冷的海风,一定病倒不少,此刻,正是我大清发起攻势的大好机会。此时谈什么‘和谈’,孩儿乞求亲爸爸三思!”

    西太后一扭身子,她不愿意再搭理光绪皇帝,光绪皇帝只好默默离开了他的‘亲爸爸’。

    另一位主战派右侍郎志锐,他是珍、谨二妃的哥哥。他年轻气盛,很看不惯西太后外倚李鸿章,内用孙毓汶、徐桐等人。对西太后是破口大骂。

    三天后,西太后对光绪皇帝说:“谨、珍二妃有所祈请干预朝政之行为,皇上不要包庇她们。应立刻下诏降她们二妃为贵人。她们须闭门思过,否则,打入冷宫。”

    光绪皇帝一下子明白了,一定有人把二妃兄长志锐的话传到了西太后的耳朵里。太后一怒之下拿二妃开刀。光绪皇帝位心爱的珍妃求情,他跪在西太后的面前,苦苦哀求:“亲爸爸,珍儿进宫五年多来从未有过什么过错,朕的朝政大事,她从来不干预,孩儿求亲爸爸网开一面,不要把她哥哥的账记在她的头上。”

    “皇上,若不念在你与珍儿感情笃厚的份上,亲爸爸昨天就把她打入冷宫了。别求了,说什么也没有用,还有,志锐明日发配边境乌里雅苏台,用不得回京。”

    “志锐思维敏捷,才学渊博,把他发配到边境太可惜了。”

    “你敢顶嘴亲爸爸”

    说着,她鼻涕一把泪一把,光绪皇帝见状,只好应诺了西太后,将他的爱妃降为贵人,志锐发配边疆。处置了谨、珍二妃及志锐,西太后犹未解恨,第四天,她召见了孙毓汶、徐桐、翁同龢等人,宣布即刻撤上书房,也就是把光绪皇帝主战派的‘议事大厅’给捣毁了。

    消息很快传遍了京城,京城里议论纷纷,尤其是主战派的人人不平,大有示威游行之趋势。

    二妃事件刚刚平息,御史安维峻又上了一折子,奏折中说:“李鸿章身为北洋大臣,不再前线浴血奋战,却跑到俄国人哪里求救,这时辱国之行为,应受到严惩。李鸿章不但误国,而且卖国,这种奸党小人不容逍遥法外。”

    西太后手一扬,大声说:“安维峻挑拨离间,其用心险恶。皇上颁旨吧,将安维峻革职查办,发往军台效力赎罪。”

    西太后打击了一个个主战分子,她把咸丰皇帝架空了,其最终目的就是让李鸿章、恭亲王二人顺利地与俄使、美使接洽,以尽快与日本议和。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这是个特别凄凉的春天,到了春季花不开,凄风苦雨冷瑟瑟。养心殿里的大清皇帝痛哭的自言自语:“签?还是不签?”

    他知道,一旦签署了李鸿章与日本人伊藤博文《马关条约》,他爱新觉罗载湉将成为举国唾沫的昏君。

    不签吧,战火又要燃起来,他的亲爸爸会再次兴师动众,不依不饶的。李鸿章不敢擅自做主,光绪皇帝避而不见。他又要求见太后,这时,《马关条约》的草案已经传遍京城,一些爱国人士纷纷起立抗议清廷。西太后焉能听不到风声,她对李莲英说:“告诉李鸿章,就说老佛爷为国事忧虑过度,积劳成疾,这些日子不见朝臣。”

    于是,李鸿章在太后这里吃了“闭门羹”。出于私心,京城部分大臣联名上奏,声称避免节外生枝,让李鸿章速速起程。

    ‘公请’的呼声很高,光绪皇帝恳求他的师父,请翁同龢上意。翁同龢痛心疾首,黯然伤神,他的声音很低沉:“皇上,外界的压力太大了,只怕你顶不住啊。”

    光绪皇帝深思了一夜,最后,他扬起朱笔起拟谕令,事后,他将朱笔折断并掷在地上。大清的天子很少流泪,今天,他泪流满面,伏案痛哭:“朕无能?愧对列祖列宗、愧对大清的子民。”

    养心殿里,太监、宫女们没有一个不陪皇上流泪的。珍妃悄悄地走向光绪皇帝,她也哭肿了双眼,她想安慰皇上几句,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来。光绪皇帝拉着珍妃的手,痛苦的税:“珍儿,朕身为天子,朕不能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作为男人,朕不能保护心爱的女人,朕好心疼,好心疼……”

    中日甲午战争以清廷投降、失败而结束,在西太后的暗中支持下,李鸿章、孙毓汶、徐桐等人疾呼议和,光绪皇帝虽极力主战,但终究他抵不过手握重兵的西太后,他被迫答应签订《马关条约》,签约后他痛心疾首,仰天长啸:“朕无力保护国土、无力保护臣民,朕何以为君!”

    一连三天,他滴水未进,一想起《马关条约》中的不平等条约,就泪如雨下。他在师傅翁同龢面前,面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悲痛,大叫:“倭人欺我太甚,条约中那一项都令朕难以接受,尤其是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和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赔偿军费二万万两,准许倭人在中国口岸制造工艺等款项,这分明是掠夺与强暴。难道太后认识不到这一点吗?”

    翁同龢与光绪皇帝并排坐下,说:“皇上,《马关条约》签订后,京城掀起了‘公车上书’运动,皇上未曾听说过吧!”

    “什么‘公车上书’,爱卿快讲给朕听一听,朕急于了解外面的世界。”

    翁同龢看了看光绪皇帝,他叹了一口气,轻声说:“皇上竟不知此事,可悲可切也。”

    接着,他讲述了什么是‘公车上书’:当光绪皇帝挥泪签约后,在京的一百多名大小官员纷纷上奏朝廷,要求废约。可是,他们的奏折全被军机处扣留了。恰巧此时京城聚集了一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他们正准备一年一度的会考。签约的消息传开后,他们议论纷纷,有的甚至是痛哭流涕,其中有一个人,他慷慨陈言,痛斥李鸿章等‘后党’的无耻卖国行径,呼吁大清皇帝猛醒,拯救中国于危难之中。

    这个人便是康有为!

    在爱国志士康有为的号召下,京城一千三百多位举人联名上书朝廷,要求废除《马关条约》,他们还提出了改革政治要求,建议将赔款转为战争经费,暂时迁都上海,与日本人斗争到底。

    可惜上书被军机处扣留了下来。

    康有为等人两次上书均为到达光绪皇帝的手中,可见‘后党’势力之强也。

    听完翁同龢的讲述,光绪皇帝震惊了,这么大的事情,身为一国之君的他连一点儿也不知道,可是西太后却装作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过,原来她暗中操控着一切,光绪皇帝真切的对翁同龢说:“爱卿,你设法联系康有为,朕想见他一面。”

    翁同龢沉思了一下说:“皇上近日内不可能见到康有为,大清祖制:四品以下不得入朝觐见。不过,臣可以想方设法让康有为上书朝廷。”

    “爱卿尽快着办此事。”

    “嗻”

    很快,康有为的《上清帝第三书》通过翁同龢之手秘密传到毓庆宫,光绪皇帝急切的堵着。读着,读着,光绪皇帝露出了赞许的微笑,他对坐在身边的翁同龢说:“此人奇才也,朕若早一天见到他的上书,早一天顿悟。”

    光绪皇帝望着窗外飘落的柳絮,感慨万分:“朕亲政已六年有余,从未见过到如此大胆陈言的人,历史惨痛的教训告诉朕:那些昏庸之徒不可用,此等明智之士须重用。”

    “皇上,康有为只是个工部主事,他官职太低,怎么能重用?”

    “官位是朝廷给的,朕可以立刻达二品。”

    翁同龢直摇头:“不妥,不妥,皇上事事应该禀告老佛爷,万万不可擅自行动。

    “朕是皇上,早已亲政多年,难道亲爸爸她还要野蛮干涉。”

    “皇上,小心为好。”

    光绪皇帝无奈地点了点头,他说:“此上书誉录副本三份:一份立刻送到太后手里、一份存放乾清宫,一份送与军机处。让太后仔细读读,或许她与朕也有同感。”

    不久,西太后便读到了康有为的上书,她对军机大臣奕劻说:“皇上近来在搞什么名堂,区区小吏的上书也送到这儿。朝政那么繁忙,他还有闲暇去研究什么‘上书’,哼!”

    奕劻虽然亲近西太后,是‘后党’的首要分子,但他对爱新觉罗氏的后代——光绪皇帝也颇有感情,他打个‘圆场’:“皇上广开言路也是为君之道,不过,对于此事,太后不可掉以轻心。这个上书的小吏康有为不是个平凡小辈,前一阵子闹腾的沸沸扬扬的‘公车上书’,就是他领头干的。”

章节目录

免费都市小说推荐: 重生之从学渣到学霸 如意络 重生军婚:神医娇妻宠上瘾 我真是来交换的 不当神豪的那些日常 穿越之凰妃要改嫁 逆天小神医 我的剑呢 带着锦鲤人设重生了 重生七零有宝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