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宠监安德海归天 召见奕䜣

    西太后瞅了一眼东太后,气哼哼的说:“暂时还死不了,姐姐,你干嘛呢?”

    “闲来无聊,翻开诗集读几首。”

    西太后依然是斜眼瞄着东太后,不冷不热地说:“哦,我竟忘了你是个大才女,素有女状元之称。姐姐学识渊博、知书达理,我有一事儿正要请教你。”

    东太后怎么能听不出来,西太后话中带刺儿,东太后立刻说:“谈什么“请教”,只要我知道的,一定相告。”

    西太后从鼻子里冷冷的哼了一句:“你一定知道小安子犯了事儿,这个小安子跟了我们十几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再者,当年肃顺猖狂之际,没有小安子从中帮忙,能有你我的今天吗?他不检点,做事有些出格,罚他一下子不就成了,何必要赶尽杀绝呢?”

    西太后连珠炮轰似的全发了出来,东太后只有暂时保持沉默,此时万万不可针锋相对,万一两宫翻脸,一定会引起朝廷上的混乱。所以,东太后平静的说:“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我也是知道不久。几位大臣都认为小安子有违祖制,胆大妄为,更何况皇上恨死了小安子,非要杀他不可,这一点,妹妹也是知道的。当时,我也没去细想,惩处一个奴才也不是什么大事,便同意拟了懿旨,因为妹妹身体欠安,所以没给妹妹增加负担。”

    一席话,说的西太后哑口无言,东太后见状,又接着说了下去:“妹妹,你想一想,小安子一路打着妹妹的旗号搜刮民脂民膏,招摇惑众,这不是给你脸上抹黑吗?若不重惩安德海,恐世人传开,于大清江山不利,与两宫太后不利。妹妹如此抬爱于他,他非但不知福,反而借妹妹的‘东风’在京外为所欲为,惹是生非,这岂不是枉费了妹妹的一片苦心!”

    东太后处处给维护西太后利益为由指责小安子,西太后还有什么话好说呢?西太后干咳了两声,岔开了话题:“皇上近来学业进步甚小,还请姐姐多督促他。(. )”

    “当然了,我们姐妹如此艰难得撑着大清的江山,不就是为了皇上吗?”

    东太后的弦外之音,西太后听得出来,她今日无心与东太后再争辩下去,又坐了一会儿便告辞了。

    为了保全自己,东太后抬出了小皇上作掩护,西太后心里也明白。西太后知道密旨发出儿子同治皇帝起决定性的作用,回到了寝宫,她决定派李莲英去请小皇上,她要亲自问个清楚。

    不一会儿,同治皇帝便到了。他规规矩矩地请了个安:“额娘吉祥!”

    毕竟年纪太轻,他神情慌张,不会掩饰。刚才,李莲英刚到养心殿,同治皇帝便意识到了母亲要发火,但‘丑媳妇也要见公婆’,受训早晚免不了,豁出去了,自己小心一点便是。同治皇帝搭讪着说:“额娘,儿子读书太忙,儿子早就想来请安了。”

    西太后阴沉着脸,拉着长呛说:“是不敢来吧。皇上,你长大了,长本事了,你眼中还有亲娘吗?”

    西太后的语调阴沉极了,吓得载淳不敢出大气。此时,西太后的心里确实很难过,当年咸丰皇帝宾天时,儿子才六岁,肃顺、载恒、端华等人为所欲为,欺负?孤儿寡母。西太后生怕儿子的皇权落入他人之手,拼死发动了“辛酉事变”,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总算稳住了政局、坐稳了江山。

    往事历历在目,儿子一天天长大,西太后除了气儿子疏远自己外,她还有一种恐慌感,一头是亲子,一头是皇权,她都想绝对拥有。[ ]按照大清祖制,小皇上长到了十七岁(十八虚岁)时便要亲政,今年儿子已十六虚岁了,最后一二年的权瘾,她要好好地过。她不允许儿子提前夺权。

    现在,皇上尚未亲政便如此大胆,背着母亲干了有悖于母亲的事情,等将来亲政后,他还会把母亲放在眼里吗?其实,杀小安子更多的是引起母亲心理上的恐慌。

    “皇上,小安子犯了错,错至不可饶恕,非杀不可的程度吗?”

    对此,同治皇帝早有心理准备。昨天,师傅李鸿藻给他讲了一个典故,此时,这个典故正派上用场,只见同治皇帝站了起来,一副九五之尊的派头,他学着师傅的模样摇头晃脑地说:“额娘,可能您还不知道小安子一路上打的是什么旗帜。”

    “什么旗帜?”

    “三足乌旗即火红的太阳里画着一只三条腿的乌鸦。”

    西太后小时候读了几天书,但称不上学识渊博。进宫以后,特别是做了兰贵人后,她在皇后钮钴禄氏的影响下,又自修了一些知识。咸丰皇帝驾崩前十分厌政,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学习批阅奏章,长劲儿的确不小。咸丰皇帝宾天后,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西太后又学习了一阵子以充实自己,但至于什么“三足乌”的典故,她仍然不知道。

    今天,儿子道出了小安子打了“三足乌”旗帜,她不禁问了一句:“三足乌是什么意思?”

    同治皇帝暗自高兴,母亲不知道“曰形三足乌”的典故,这更有利于他的解释。小皇上说:“额娘,儿子对三足乌的典故略有所知。昔《春秋》有记:‘曰中有三足乌’。后《史记司马相如》篇解释:‘幸有三足乌,青鸟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墟之北也。’”

    西太后还是听得稀里糊涂,她问道:“皇上再说明白一些?”

    同治皇帝有些洋洋得意了,他过去总是十分惧怕母亲,还从没见过母亲像今天这样虚心请教过他。小皇上头一摇,又讲了起来:“额娘,这不就是说狗奴才安德海把您比作西王母,他下江南是‘为王母取食也’,就是明确告诉人们他是出京为额娘办事的。可是,他一路搜刮民脂民膏、招摇惑众,不是给额娘脸上抹黑吗?可恶至极!”

    经儿子这么一解释,西太后突然有些恨小安子:“好个狗奴才,你在京城搜刮的还不够吗?竟然打着哀家的旗号四处发财。”

    西太后顿了一下,她又狠狠的说:“活该天绝你!是你自己找死!”

    但是,西太后不愿意在儿子面前认输,她还是揪住“为什么不及时禀告”而迁怒于同治皇帝,她阴沉着脸说:“小安子搜刮民财,招摇惑众,可皇上也不应该独瞒额娘一个人。你六皇叔,还有东边的都早已知晓,唯独不告诉我,你们究竟是什么意思——”

    同治皇帝发现母亲的气已消了一大半,便使出别人不曾有的特殊武器来——母子亲情。他亲昵地说:“儿子是心疼额娘,那几日额娘身体欠安,吃不下,睡不好,儿子心里好难过,儿子还忍心再给额娘添心事儿吗?儿子可不愿做不孝之子呀。”

    同治皇帝的这几句甜言蜜语说的西太后十分开心。小安子再可心,也比不上儿子可亲,天下哪儿个母亲不能原谅儿子的过错呢?儿子是自己怀胎十月亲生的,犯不着为了一个奴才而伤了儿子的心。权衡利弊,西太后最后还是咽不下这口气。

    “杀小安子”对于西太后来说的确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十几年如同影子一般的小安子一下子没有了,西太后难免有些接受不了。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是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后,西太后第一次吃的“哑巴亏”,此时,她心中仍然有气。可是,这口气她不得不咽,毕竟杀一个奴才是小,笼络人心、坐稳江山事大。

    局势已定,无可扭转,西太后苦思冥想了整整一夜,最后她决定来个顺水推舟,为自己争回一点点面子。

    病了二十多天的西太后终于临朝了,她临朝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群臣颁布一道谕旨:“我朝家法相承,整宦官、有犯必惩,纲纪至严。如遇在外招摇生事者,立治其罪。太监安德海,胆大妄为,私自出京,有违祖制,罪不应赦。日后如有再敢外出滋事者,一律从严治罪,毋梢宽纵。”

    钦此!

    大殿之上,文武百官你看看我,我望望你,然后他们突然爆发出一个声音:“圣上英明!”

    “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英明!”

    “万岁、万岁、万万岁”

    安德海死定了,谁也救不了他。西太后再心疼,她也只能顺应历史,顺应大众,‘杀小安子’一事儿足以说明同治皇帝已经长大,对于小安子,太后掩面救不得。载淳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逼着生母“上梁山”。

    两宫太后的谕旨发出后,恭亲王才敢来见西太后。那日恭亲王的女儿固伦公主进宫探虚实,回来后,她告诉父亲;西太后的气已经消了一半,奕䜣心里便吃了颗“定心丸”。恭亲王决定事已至此,也只有硬着头皮去见西太后,无论她发多大的火,奕䜣只能默不作声,任她发泄。主意已定,奕䜣带着几分不安来见西太后。

章节目录

免费都市小说推荐: 重生之从学渣到学霸 如意络 重生军婚:神医娇妻宠上瘾 我真是来交换的 不当神豪的那些日常 穿越之凰妃要改嫁 逆天小神医 我的剑呢 带着锦鲤人设重生了 重生七零有宝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