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1月21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

    天津解放之后的第一个节气,从大战中突然转入休整的部队都打扫了驻地,熬上了腊八粥。从各地归来的躲避战火的人们组织起了灯会,锣鼓喧天,耍龙舞狮,为这座获得新生的城市庆祝着。

    身着戎装的潘杨坐在沙发上,似默然沉思。

    齐宇故作笑颜的走进客厅,客气的叫了一声:“老潘。”

    潘杨愣了愣,站起身来,抬了抬手道:“老齐啊,坐。”

    齐宇紧走两步,迎上前来道:“你也坐,没什么事情,到你这来串个门子。”他先坐在沙发上,看着对面颜容显得颇为憔悴的潘杨,动情的说:“老潘,这几天,你可是见瘦了,塘沽的敌人虽然跑了,但责任不在你身上。新的作战计划是由我们北进集群党委班子集体讨论的,这个责任也不该由你来负,这中央的板子打在了你的屁股上……”

    潘杨的情绪很明显的不高,先是默然不语,说话间又开始在几个口袋里摸索了起来,齐宇知道他是烟瘾犯了,连忙从上衣袋里摸出一包还没来得及拆封的哈德门香烟,对着他扔了过去:“来,抽这个。”

    潘杨接过烟,抽出一根点上,狠狠的吸了一口,缓缓的吐出一口浓浓的烟雾,沉声道:“什么该不该的,这也是我这个司令员的本分!”

    齐宇道:“对于中央今后的战略安排,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还能有什么想法?

    自北上山海关开始到天津,大仗大胜,小仗小胜,无仗不胜,身为北进集群司令员,最高指挥员,他当然是志得意满。

    ……天津一鼓即下,塘沽守军连夜遁逃,津塘解放,形势大好;

    ……察南的日军没有了华北方面军主力给他们撑腰,又被新1师劈头盖脸的修理了一顿,再加上天降大雪的缘故,再也不敢对蔚县方向实施之前的那种试探性的攻击,转而向张家口这座察南地区最大的城市进行战略收缩,就连以前的那些个小据点都放弃了,察南地区日军兵力收缩,正好给了彭z可乘之机,化妆进城的两个营与新1师主力里应外合,在三昼夜的激战之后,一举拿下张家口。这形势更是一片大好;

    纵观整个华北。

    收缩、收缩,整个华北方面军都在收缩着兵力。

    收复、收复,每一个抗日根据地都在收复着失地。

    匆匆抵达北平的岗部发现势头不对,缩在北平再也不冒头了。 []

    因为日军兵力收缩的缘故,大量被日军在前一阶段重新占据的县城和中小据点再一次被他们放弃。

    收缩之后的日军主力龟缩于交通线上的重要城市内,并且开始加强各个城市的防御……就连张家口方向的求援信号,岗部也置若罔闻。

    岗部的这种态度,让这种兵力收缩的局面如同瘟疫一般,传遍了整个华北,甚至整个华北方面军所辖之作战地域。

    当然了,那些被日军主动放弃的地区,在第一时间内便被那些成天盯着他们的八路军各个县大队、区小队给接收了,整个华北同样是形势一片大好;

    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

    而潘杨在看到这份于1月21日送到他手上的《华北冬季战役总结报告》的时候,能够留下的只是一脸苦笑罢了。

    原因无他。

    因为挨批了……

    张家口战役发起之时,西线准备打援的新2师、3师以及东线准备趁机攻取北平的新4师、5师、210a师都没有等到机会。

    为此,潘杨向中央建议:形势如此之好,既然日军收缩兵力,准备长期坚守,那么我军应趁热打铁,趁敌人立足未稳,主动出击,再度以攻城打援的方式,吸引日军出动,日军如不来援,则可拔除如保定、石家庄等孤立之大中城市,歼灭日军之有生力量。最后彻底孤立北平日军主力,以谋求来日决战。

    在潘杨看来,一直以来,对于自己提出的建议,特别是作战方面的建议,中央一般都是乐于接受的。尤其是仗已经打到了这个份上,华北的日军已经露出了败象,痛打落水狗、奋余勇追穷寇,难道不对吗?

    于是乎,潘杨在发出电报的同时,便开始调动部队,当然了,不仅仅是他现在手头的新4师、新4师和210a师,还包括了西面的新1、2、3师在内的所有北进集群各部。

    不想,这封电报发出之后,部队还刚刚开始有所动作,很快便收到了一封与想像中内容截然不同的电报:中央已有决策,在目前日军兵力收缩之局势下,尚无可把握之战机。华北部队不宜有大的动作,强行求战,各部队应趁机开始休整、练兵等运动,且不应过份刺激日军,各部调动应立即停止。

    电报在否决了潘杨的提议之后,以极为严厉的语气批评了潘杨这种先斩后奏,干涉中央决心的错误方式,同时指出大规模作战行动应报请中央批准。[ ]随后,潘杨又收到了一封主席署名的电报,上边以调侃的口吻说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在休整中认真学习,国际国内形势,应重新分析。

    这话很明显是说给潘杨听的,言下之意便是说:你潘杨连一切行动听指挥都不明白哪!对于形势,你也还得好好学学……

    这话里明显是一种蔑视、不屑,与当年主席说林b的那句:你懂什么?一个娃娃。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潘杨并不是笨蛋,在收到电报之后,他先是一阵着恼,不过在综合了近期各方面的情报之后,他很快便明白了过来。

    自己这回真的是大错特错了。

    非力不能及,实不能为也!

    华北方面军的整个战略态势在天津失守之后迅速作出了调整,这是潘杨在此之前绝没有想到的。

    这个时候硬打华北方面军不难,难就难在打完之后该如何收场。

    一直以来,把小鬼子给打服气喽,是潘杨之前潜意识里的唯一想法,或者说,他没有更多的从政治上考量这场战争。以及考虑这场战争结束之后的事情。

    潘杨其实知道,这些日军将领们,他的对手们,其实并不都是笨蛋,来到中国进行他们所谓的“大东亚圣战”,指挥千军万马的人,都不可能是笨蛋来着,而他们麾下的那些日军士兵们,也不是泥捏的。

    要知道在那段没有经过篡改的历史里,一直到抗战胜利日军投降为止,侵华日军都保持了较为强悍的战斗力。

    在华日军百余万,直到最后归国,大都不承认他们在中国大陆遭受了失败,而是把战败的原因记在了美国和苏联的头上。中国的八年抗战,最大的作用其实还是一个“拖”字,以极大的牺牲拖垮了这些强悍的、武装到了牙齿的日军。

    至于在华北,虽然包括山东、晋察冀、晋冀鲁豫、晋西北等军区积极实施了反攻作战,但作战目标亦主要以伪军为主,甚至在45年5月,华北日军还先后在山东、冀中进行了两次规模达数万人的大扫荡,拥有实施进攻作战的实力和勇气。

    轴心国的彻底失败已经是大势所趋,时势使然,已经不可逆转,可一旦把日本人逼急了,作为战争发起者的明治天皇以及军部的那些高官们,那些还想着以一个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的家伙们,他们可以让岗部这些人不由自主的愚蠢起来。到时候,真的要与整个侵华日军来上一场两败俱伤的大决战?到时候,在一旁偷着笑的,可能就是那位现在还远在西南的蒋委员长了吧。

    主席,或者说原本历史上的那些英雄伟人们,恰好都看到了这一点……

    坚固设防并有整整一个师团在内驻守的天津,在不过短短十五个小时之内便被攻克,这一重大失利让包括岗部直三郎在内的华北方面军上下,都深刻的领教到了北进集群的攻坚能力,也重新认识了他们的对手。

    如果说在此之前这些骄兵悍将们还对当初北平被北进集群所攻克的事实抱有某些侥幸心理的话,那么现在的,他们已经不敢再这么乐观了。

    “必须停止这个该死的进攻计划,现在我们没有进攻的能力!”

    几乎在一夜之间,整个华北方面军上下的心理,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收缩兵力,我们现在需要更多的机动兵力,否则不足以应接下来华北共军对我们的挑战!收缩兵力之外,请求派遣军总部向华北地区增兵,最少增加五个师团的兵力,否则,我不能保证华北治安情况会否继续恶化,天津这样的事件会继续重演!”

    在给多田俊的报告中,岗部直三郎第一次如此直言不讳的说道:

    “……潘杨就像一个瘟疫的源头,他的到来,不仅仅是给华北共军带来了三个美械装备师团的兵力,带给他们更多的是正规化、大兵团化作战的理念和模式,如果说最初方面军还会对共军能够主动作出如此转变而感到高兴的话,那么现在只能说是遗憾了。大规模的运动战、攻坚战已经成为华北战场的主要作战模式,据情报显示,中共方面正规兵团数量已经大大增加,师、旅一级建制的部队已达三十余个,方面军现有的兵力只能疲于应付。”

    “如共军攻势不减,则必须增兵华北!”

    这是岗部直三郎在整篇报告中最后得出的结论。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

    站在天津城头,置身于词中同样景色的北中国,潘杨不由得想起了这首应该是九年前,当主席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过黄河,准备转往绥远对日作战,在陕西清涧县袁家沟筹划渡河时写下的这首词。

    后世的潘杨,曾经在高中课文中,一字一句的学习过这首可谓气势一时无两的词句。今时今日,此情此景,让他

    此时此刻,远在延安的主席,是不是也会想到呢?

    天津战役出人意料的以闪电般的速度结束,不但让日本方面措手不及,同样,作为此次战役策划者、总导演的潘杨,也丝毫没能想到。因为天津日军出人意料的迅速崩溃,导致整个华北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完全脱出了潘杨事先的剧本,这才是他借塘沽守军逃脱发作孙波的主要原因。

    毕竟,作为华北大决战军事上的最高决策者,他潘杨总不能批评人家这仗不该打那么顺利吧。

    劈头盖脸的发作了一通之后,潘杨悻悻然的找了个借口,结束了这场让大家全都尴尬的汇报,在场众人,唯有聂荣z多少看出了些端倪,笑眯眯的站在一边就是不出声,让发作之后自己亦大觉不妥的潘杨最后只得自找台阶下台。

    独自站在城头,遥望着城外苍茫的雪原,原本躁动不安的心终于慢慢的平静了下来。

    警卫员们全都站在十余米外的城墙下边,也许是大家全都知道司令员今天心情不好的原因,全都躲得远远的,难得机会独处的潘杨也逐渐放开了胸襟。

    “八年抗战,这回华北一停战,恐怕接下来就是美国佬扔原子弹,苏联红军出兵东北,这可就没有什么大仗可打的了,接下来与老蒋争天下,不过是兄弟阋墙罢了。历史走到今天,已经因为我的原因有了太多太多的改变,即便是知道了结局,难道还能和以往一样,知道过程吗?”。

    潘杨深深的吸了一口那据说自西伯利亚吹来的寒风,喃喃自语道。

    能够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全都评点一番,最后再加上‘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席,难道还会计较自己这么个娃娃司令?

    一会这么想,一会那么想,一个脑袋还经常打架呢,更何况是两个脑袋乃至更多的脑袋了,意见分歧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问题不在于几个脑袋,多少种意见,而在于哪个才是正确的,大家都要服从真理才对。这一回,真理站在了主席那一边……<!-- by:dasguoo|15918385188446270305|548 -->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凰夜未消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宋朝探花郎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国公凶猛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