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神话”

    凛冽的寒风呼啸着,摇晃着光秃的枝杆,卷着残梗枯叶,飞旋着扫过1943年被冻裂的中国北方冬天的大地。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呼啸而来的寒流,夹带着片片雪花,像精灵一般从天空中洒落,北方农民用白纸糊着的木窗,被风刮得簌簌抖动。

    寒流是从子夜开始的,而从四野里传来的枪声,一夜也没有间断,这是整个华北方面军的日军全军出动,进行的冬季大扫荡。天气越是恶劣,他们越干这种让人闹心的事情。自从六年前日军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以来,这里就成为了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浴血厮杀的战场,人们早就听惯了这糨粥开锅似的枪炮咕嘟声。可是这浓烈的战争气氛,却仍旧笼罩着这华北大地。

    保定城,作为河北日军主要的驻屯地点,黎明时,实行宵禁的岗兵,荷着实弹长枪正在撤岗;重要街道的十字路口,都堆着沙袋的街垒架着铁丝蒺藜的鹿寨。上早班的工人和市民,小心翼翼地走过这里,听着渐渐稀疏下来的枪声,心里不约而同地罩上一个可怕的阴影:“他**的,小日本儿又要进山祸害山里的八路了!”

    日军在敌后战场、正面战场上均以按照大本营之训令展开了军事调动,可直接引发这场危机的关键人物潘杨,他地生死却从新闻变成了传奇。

    当时曾被称之为民国三十二年第一大悬案。而潘杨从那时起,真正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一个传奇人物,事情为什么会如此呢?那可就要从头说起了。

    日军公布兴化之战战果和发表“击毙匪首”潘杨的消息之后,可是不多时,就像是在一夜之间,北至黄河,南到长江之间。苏皖两省的广阔区域内,一时间冒出了几十茬自称发现了潘杨行踪的日伪小部队。

    每个上报的人全都信誓旦旦的声称。自己确实是发现了潘杨,声称自己所在地防区遭受了潘杨部队的攻击,当时青天白日,潘杨就站在对面高地上指挥战斗。更玄乎地是还有一个被俘后释放回来的伪军小队长,原本是画匠出身,甚至还能描摹出潘杨的画像,和潘杨在当日中央日报上的照片这么一对比。竟然是八九不离十。

    当然了,对这样的消息,日本方面当然是极力否认,不愿相信,而与此战有关的各当事日军军官,更是下令在辖区内严厉控制此种荒诞不羁的消息传播。

    但这一场风波一起,一时之间,确实让日军鼓吹“胜利宣传”给大大地打了一个折扣。日军一时之间也提不出更好的证据前来反驳,毕竟尸体已经烧成了焦炭,单凭潘杨的配枪和少许随身物品肯定是无法堵住悠悠众口的,无奈之下下达的封口令效果更是糟糕,要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时间。各种小道消息甚嚣尘上,在当时那个通讯不甚发达的年代,单凭着人们口口相传,消息亦像长了翅膀一般,很快就飞遍了大江南北。

    要知道,作为实授中将一级的高级将领,国民政府自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全面抗战爆发以来,阵亡的数量虽多,但亦不过二十余人,而中共方面因为军衔授受地原因。中将或是相当于中将一级的高级将领尚未有阵亡之先例。(历史到此已有所改变。日军因为抽调兵力前往杭州参加会战,当无力再度进行五一大扫荡。左副参谋长当然也就不可能在此战中阵亡了)。

    因此不管是从民众感情上来讲,还是从宣传角度上来讲,人们都宁可相信潘杨尚在人间,于是乎,潘杨的生死之谜一下子就成为了民国三十二年年初第一大悬案,各方面势力出于各种考虑,纷纷然开始调查此事。(棉花糖小说网 Www. 提供Txt免费下载)

    一时间国统区各大小报章的头版,全都以头版头条的形式报道着潘杨过往的种种战绩,包括被国民政府讳莫如深地仰光会战,都在这个时候被一一披露出来,潘杨作为军人,已经被人为的抬高到了几乎崇高的地位上了。而人们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又更加关注潘杨的生死,这当口,已经上升到了恍如潘杨的生死能决定抗战的胜败,国家的存亡一般。

    3月1日,新华日报刊载了一篇署名为“国人”的文章,名为――――《名将以身殉国家?生死存疑两茫茫》。在这篇文章中这位“国人”系统的分析了日军公布的资料,然后逐条对日方“击毙潘杨”说法提出了一条又一条地疑点,而正是此文,激起了举国上下对潘杨生死存亡地莫大关注。

    而与此同时,民间乡野之中却传开了无数关于潘杨生死的传说,有地说他确实是死了,那些四处出现的“潘杨”不过是怀念他的旧部,在拉虎皮当大旗,不过更多的是说他没有死,而是受伤躲起来了,说他是潜入深山老林,忍辱负重以求东山再起……

    可有的传说可就玄乎了,说是潘杨英灵不灭,化身千万,率领天兵天将来找小鬼子报仇来了,苏皖两省处处可见潘杨就是明证,于是乎,有些愚夫愚妇甚至供起了潘杨的牌位,更有甚者,甚至将牌位送到了村里的土地庙中和土地爷一块领受起了香火。

    当然了,以上都是民间传说性质的玩意,真正对潘杨生死之谜分析得最为透彻的还是那位署名为“国人”笔者,他的文章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潘杨如果没有死,那么到底他又在哪里呢?

    不管怎么说,潘杨都不可能数日之间在苏皖两省如此广阔的区域内同时出现,那就是说那些声称看到潘杨的伪军士兵们不可能说的全是实话,就算是那个将潘杨画了出来的伪军小队长也不能完全相信,要知道如果真是有心人的话,弄到一张一年多以前的中央日报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而临摹要比凭印象画出来容易多了……

    诸如此类之猜测,不一而足,但问题的关键都直指一点――――潘杨究竟是生是死,如果当真殉国而死,国民政府无疑当有所表示,不说极尽哀荣,那也当依例追授。如果潘杨尚在人间,那就应当不惜一切代价找到这位名将,一方面打破敌人的宣传攻势,安定民心;另一方面也可振奋抗日力量之士气。

    延安,红色中国的心脏所在地,夜深之后,那一排排漆黑的窑洞中,闪烁着灯光就分外显眼,但很快的,就有几个年轻的身影从外面用厚厚的帘子将洞门和窗户全都遮得严严实实,鬼子这段时间空袭实在是太过频繁,即便是晚间,也难免有夜航飞机来这里骚扰……

    窑洞里的情况和窑洞外却是截然不同,大约二十多平方的一个窑洞中,挤上了十余个人,如果有人来看看的话,他们会发现,这就是中国中央大约半数的最高指挥层了,究竟是为了什么,让这些整日里日理万机的领袖们在这里聚会呢?

    “恩来啊!把挺纵现在的情况给政治局的同志们通报一下吧,还有就是调查的情况怎么样了?”

    “主席,苏北黄克诚来电,挺纵被打散之各部现已经陆续归建,现仍有零星突围人员陆续归建,现正在苏皖交界处的高邮湖地区修整待机,据挺纵上报的情况上看,人员伤亡大约一千余人,约为百分之十左右,干部损失较大,营连一级的干部伤亡一百余人,主要损失在该部三团和炮营。另外尚有一团和飞狐特种部队以及野战医院下落不明,装备损失也很严重,主力方面重武器基本上全部丢失,轻重机枪也剩下得不多……”

    “这些都不要说了,潘杨现在还下落不明吗?”

    “主席!据突围部队中部分在后来战斗中和潘杨在一起的战士反映,当晚突围的时候,有一发迫击炮弹正好在他的身侧爆炸,当时就被送往随大队行动的野战医院进行抢救,因为伤势严重,不能移动,野战医院的医生当即顾不上突围,就在现场给他做起了手术,日军当时已经合围,部队打疯了,到最后骑兵团连番冲杀,才勉强打开一条突围的通道,最后突出来之后,才发现只抢出了野战医院当时给潘杨动手术的那个医生,护士和担架都不见了,负责保卫的特种分队也失踪了……”

    “那问过那个医生了没有,潘杨当时的伤势严重吗?”

    “医生说,手术做得很成功,身上虽然多处受伤,但弹片都已经取出来了,应该是没有生命危险。但考虑到突围过程中缺医少药的情况,我想恐怕还要打上一个折扣!”

    “那敌人那具尸体?”

    “已经确认了,是潘杨的警卫连长方应生,当时潘杨受伤,随身物品都放在了警卫连长的手中,更何况医生还指出来了,潘杨全身多处受伤,而那具尸体没有外伤,纯粹是被火烧伤致死的,另外也有内线情报证明了,当时所谓击毙潘杨的行动,正是日军将一个人数不超过五人的小部队围困在一个小院内,守军弹尽粮绝后纵火自残的。”

    ps:我也知道这几章大家看起来很郁闷,但是真的一直顺风顺水下去,大家看得就很愉快么?不说了,我想说一句,张持有道啊……<!-- by:dasguoo|15918385188446270305|378 -->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战国太阁第一人 全职高手之醉卧伊人笑 铁血佣兵 大唐第一节度使 重生战将 家父隋炀帝 大唐再起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西周长歌 纨绔子弟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