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杭州的九月,要算是最好的季节。九月下旬,天高气爽,秋季来临。此时,月平均气温变化于17c-24c之间,也是温凉适宜的时节。如果搁在了太平盛世,杭州说不得又将迎来了一个游览旺季,“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中秋赏月、钱塘观潮、满陇寻桂等时令活动异彩纷呈。可现如今,刚刚经历了战火的杭州城却是四处断壁残垣,战争的残酷由此可见一斑,可伴随着震天作响的胜利口号正在废墟上辛勤重建家园的人们,却像是一股清泉,给这座饱经战火的城市重新注入了生机,秋风一吹,白云满天,整个苏杭平原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现在以杭州为中心,南到义乌,北至余杭,东临杭州湾,西抵天目山,这一块刚刚从日本人手中夺回的国土,暂时便控制在了以潘杨所部210师为核心的杭州战役集群手中。

    现在一队美制十轮大卡车,正行进在秋天的田野里。老远就能听见它那有韵节的车声。这些卡车是一大早从临安方向开出来的,一大早,它便载着一车子看上去仍旧兴奋不已的军人们向着杭州方向而去。这一车又一车的部队便是刚刚从战场上凯旋而归210师。

    与这支车队相向而行的,是一列又一列伴随着骡马辎重徒步而行的部队,他们是按照中共和国民政府的协议,接收210师与日军正面防线地中央军部队。不过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不停从公路上疾驰而过的卡车,让这些中央军官兵们的脸上无不流露出羡慕的神情。现在这支队伍正在路边原地休息,给这支浩浩荡荡的车队让路。

    好容易这列长长的车队过完,徒步行军的部队再一次踏上公路继续前行。队列中,士兵们从一开始地羡慕中回过神来,开始纷纷议论了起来。

    “长官。这队伍可真威风啊!清一色的大卡车,不知道是哪部分地。”

    “看刚才的旗号。应该是八路军的210师。”

    “210师?咱们刚刚怎么给他们让路呢?团长昨天训话的时候不是还说他们保存实力,乱占地盘吗?”

    “放屁!我可是听说210师都是好样的,和鬼子真刀真枪的干,把小鬼子干掉了两个师团。”

    “胡说,报纸上说了,那是国军新三十八师和五十一师的战果。”

    “你小子也能看懂报纸?怕是听来地吧。”

    “快走,快走。少给老子扯淡!”

    士兵们正在争执不下,却不防斜挎着驳壳枪的连长从队列后方赶了上来,用小马鞭在这几个兵的脑袋上各自敲了一下。

    “政治部的来了,说话给老子小心点!”

    这个连长是第三战区中央军某江防守备师步兵一连上尉连长,士兵们说话他原本不想搀合,可他却不想被政治部的人盯上,现在上面的宣传也实在是太离谱了,用这位龚上尉的话说就是――――扯**淡。

    “保存实力?嘿嘿。保存实力能把小鬼子两个师团连锅端了?”

    杭州战区的局面现在已经被完全控制,战役后期战局地戏剧化发展,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从1937年到今天,日军还是第一次在中国军队的战略进攻中溃退了下去,中国军队收复失地的同时。还将战线向原敌占区大大的推进,这在战前几乎是不可以想象的事情。

    一个又一个大捷的消息从前线向后方传递。大后方各大城市全都沸腾了起来,张灯结彩地庆祝着。国内气氛之热烈,就好像全面抗战的胜利提前来到了一般。

    国际上,作为中国抗日力量的代表,抗日军民名义上的统帅――――蒋委员长的个人声望,在杭州会战之后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可我们的蒋委员长却又有了新的烦恼……

    这从他1942年9月25日向远在太平洋彼岸访问的宋子文发的那两封电报就可见一斑:

    “当以全权代表的身份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抗议……”

    宋子文此次是去美国争取更多地美援地,正式身份是蒋委员长的全权代表,昨日宋子文来电称美国方面已经同意追加五亿美元地巨额援助,而我们的蒋委员长当然不是嫌美援给得太多了而提出抗议。他的抗议是针对他的参谋长史迪威中将的。让我们看看电文是怎么说的吧:

    “……对史氏粗暴*涉我国内政一事提出抗议。史迪威在华。如只对余个人之不能合作,则余为大局计。必能容忍与谅解,不足为虑,但其态度与性格对中国全体之官兵与国民成见太深,彼始终认为我全国只中共潘杨一人能战,所有各部唯210师一部堪战,对今日中国**之其他军民,不只动辄欺侮**,而且时加诬陷与胁迫,令人难堪。

    而其出言无信,随说随便,随时图赖,故自史迪威来华以来,在此一年期间,其大力武装中共,尤以潘杨部为甚,而其余中国军队,无不因彼厚此薄彼而益加消沉和颓丧。”

    电文中说:“彼根本不信中央能作战,更不信中央能有胜利之望。彼之心理对中央绝无信心,如再欲其指挥华军,以求胜利,岂非缘木求鱼?”

    电文中还说:“然余为史氏对于一般军官严加劝戒,令与史氏合作,且尊重其意旨,时史氏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然其粗暴*涉我国之内政,以总揽美援物资分配之权柄。对中共部队多方倾斜,杭州一役,几有可武装数师之美援武器落入潘杨所部手中,致使其尾大不掉。长此以往,若时时发生此种变故,则有不胜防制之苦。”

    由此可以看出,蒋委员长对他的这位参谋长已经不是一般地不满意。而是非常的不满意了?

    其实这也不奇怪,在战况紧急的时刻。蒋委员长当然可以依靠任何可以给他帮助的力量,但潘杨毕竟是中共的人,210师也还是中共的部队,杭州战事结束,新三十八师和第五十一师先后奉命就地修整,唯独给210师下达了调往后方修整的命令……

    浙江,作为委员长地家乡。膏腴之地,怎么能让共产党在这里生根发芽呢?

    为此,蒋委员长多次和史迪威交涉,让其负责协调,让潘杨让出杭州地区,让中央军进驻,可没想到的是遭到了史迪威地断然拒绝。

    “我认为,让战斗力强劲的210师驻守杭州。更能威慑日军华中方面军。”

    史迪威是一位具有典型军人性格,性情直爽,说话不绕弯子的将军,当日中途岛失利之后,劝说潘杨决定在杭州进行会战时,直截了当的发电报与潘杨讲条件――――“我给你足够的支援。你给我足够的时间。”就是这种性格的突出体现。

    要这种性格地人去奉承一个他认为自私,不值得尊重的人是很难的。尤其是蒋委员长这种明显是在抢夺胜利果实的行为。因此他在给美国参谋部军事情报部的报告中叙述对蒋的看法是:“在蒋介石的指挥系统中通常存在的混乱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蒋介石本人直接造成地,他首先考虑的是由他本人控制最精锐的部队和物资,以自是他的地位不致于受到威胁。”

    当然了,就算是没有史迪威的支持,作为原本就看中了这一绝佳根据地的潘杨,也绝对不会将辛辛苦苦打下地地盘就这么拱手让出的。这样一来,矛盾就此激发了……

    蒋委员长知道史迪威的做法之后十分的恼怒,他大骂史迪威是“帝国主义者”。“把我们像北洋军阀对待”。同时暗中下令前线各部队部队长对史迪威的命令阳奉阴违。

    史迪威迅速发现了这种情况。他知道中国军队不听他的调遣是因为蒋介石的遥控,气得大骂蒋介石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杭州的秋夜是这样的静寂。静寂得就像平静幽深地湖水一样。即使在这山雨欲来地时刻,你从外面也看不出来它有任何不安的征兆。

    可是一位年轻地军人,却辗转反侧不能入眠。

    他住在杭州原浙江省政府的三层楼上,虽然这里是闹市区,但夜晚十一点之后,喧闹的市声就平息了下来。往来的汽车、行人都回到了家中,重建家园的人们也回到临时的居所,稀疏幽暗的街道,似乎也昏昏欲睡,窗外,除了风吹落叶的簌簌声,几乎没有什么声音来打扰他,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竟是这样难以成眠。

    自从杭州会战之后,他就被任命为新建的华东军区司令员,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原来的杭州战役集群中,虽然两个原本归他辖制的国军师已经各自归建,但是他的麾下仍旧有五万经历过战火,有着现代化作战经验的美械装备大军。无论是对党,还是对全中国的抗日军民,这都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而这支力量的前途命运就掌握在了他的手中,这让他不由得暗自感叹:“相对于政治层面上的角逐,还是喜欢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干啊!”

    恍惚间,思绪不由得又回到了前些日子的那硝烟蔽日的战场――――

    1942年8月28日,杭州城内一片阴暗,街面上除了兵车伤员,没有什么行人,几家店铺招幌低垂,门扇紧闭,死一般的沉寂。失败的阴霭如同盛夏的阵雨笼罩在整个杭州城上空,每一个日军官兵都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城内食品奇缺,士兵早已按照定量供应食品,而且一天不如一天。8月20日起那天的口粮配发标准,每个士兵只有两碗稀粥,一个饭团。

    日军盼望援军,谣言四起。一个名叫村田正男地少佐军官在8月21日那天的日记中写道:

    由于局势变化莫测,消息闭塞,类似于临安方向传来炮声的诱人传说纷纭四起。不论听到什么消息,人人都如获至宝――――大家的神经极度紧张。疲惫不堪,因没完没了的围城。心急如焚,毫无希望地等待救援而垂头丧气。

    他在8月27日突围未果之后的日记中,心情更加沉重:

    今天,杭州城被围已经是五十七日了,我们仍然毫无指望。我们突围的计划失败了,能够坚持到现在完全是一种奇迹。但是,存储地物资即将耗尽。杭州城防的抵抗将被粉碎。今日,师团长阁下将派遣我出城促成杭州战事之和平解决……

    杭州城内地日军高级军官中,在人肉盾牌未能得到城外想象中的软弱回应,换来的反而是更为决绝的战斗誓言。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在8月27日下午的防务会议上,一直以来反对突围作战的步兵指挥官长古贤一少将声称:“我军地医药食品已经严重缺乏,官兵减员过大,无法继续作战。只有与中国军谈判,才能使我们有一线生机。”

    各联队主官当中,步兵第8联队联队长森田春次大佐和步兵第61联队联队长鸽泽尚信大佐均对长古少将的说法表示赞同,但却遭到步兵第37联队联队长小浦次郎大佐的强烈反对,他的第37联队在27日凌晨的突围作战中,近乎全军覆没。他的亲弟弟小浦三郎少尉在突围中阵亡,对于围城的中国军可谓是恨入骨髓。他阴沉的道:“我军伤亡虽大,但敌人也伤亡不少,况大日本皇军自明治维新以来,尚未有与敌求和之先例,如今我们还有数千人,完全可以继续坚持作战。”

    长古贤一反驳道:“我们内外交困,弹尽粮绝,况且日本军人地生命远比中国人要高贵,还有大量的侨民和妇孺也在我们的手中。我们不应做无谓的牺牲。现在最重要的是保存生命,而只有议和才能做到这一点。”

    北野宪造听后。不免动气:“议和?难道这是我们所能决定的吗?只有天皇陛下能够决定是战是和。我们地任务,就是作战,据报,美军在太平洋上重开战事,对我威胁甚大的航空队即将调走,以中国军一己之力,已经是力不从心,国内财政经济十分困难,军用储备品全靠美援支撑,后备部队消耗殆尽,潘杨全仗美国人的援助才能三面开战,他们也在泥足深陷之中,只要我们坚守下去,就一定会以拖待变,破坏敌人的企图,取得最后的胜利。”

    他走到长古贤一的面前,反问道:“长古君不认为我的话很有道理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话,作为一个武士,你一定不会再想议和的吧!”

    不过对于城内糟糕的局势北野也是十分地清楚,他深知因为凌晨这场不成功地突围作战,导致了城防阵地的整个混乱,必须要有足够地时间才能恢复防御体系,因而,灵机一动之下,北野决定修书一封,派出一个试探性的军使,试图赢得宝贵的时间……

    而开始那位有着写日记习惯的村田正男少佐则接受了这一“光荣”的使命。

    对于日军骤然派出所谓的军使,带来了所谓的和平愿望,沈全方是完全嗤之以鼻的,要知道在中国战场上,还从没遇到过主动投降的日军,即便是第四师团这样的豆腐渣部队。

    但是毕竟是兹事体大,沈全方也不敢作主,将情况马上通过电报发往潘杨所在的集总。

    “哦!鬼子说要议和,这倒是一个奇闻啊!”

    和日军交手多年,说实在的,别说是其他的指战员了,就算是潘杨,也尚且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新鲜事,但是一看见北野在信中提出的条件,潘杨马上就向沈全方回电:“日军此为假和真战,拖延时间罢了,你部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日军阵地做进一步的压缩,以火力控制日军恢复阵地态势的企图,尽量杀伤日军。”

    但随后潘杨再度向沈全方去电,指示其将日军军使送往集总,出于好奇,潘杨想看看日本人究竟能玩出什么花样……

    村田正男少佐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

    ……当日我被告知午后将会至去到潘杨将军的司令部,在那里获得潘杨将军的接见,这让我兴奋不已,对于这样一个强悍的对手,几乎每一个皇军官兵都在心目中刻下了一个光辉的形象。尊重勇者,是大和民族的传统。

    这里是一座典型的南方乡间别墅,进门之后,我并没有看见任何与我想象中符合的人物,一时间不由得茫然了,一个年龄和我上下仿佛的年轻人,卷着一个大喇叭筒纸烟,含在嘴里,正在和人们亲切的谈着话,因为天气热,他解开了军衣的扣子,敞着怀,手中拿着军帽,露出一头浓密的黑发。他的个子不算太高,但显得十分灵活敏捷。那一双眼睛,流露出坦白、直爽、快活,甚至还有一点顽皮孩子的神气,他同人们好像没有一点隔阂,对着带我进入了那个士兵点点头道:

    “这位就是日军军使村田少佐吧!”

    随后他回过头来对我道:“少佐先生,请把北野司令官的信函送上来吧!”

    这时,我才意识到这个看起来就像是参谋军官的人就是战场上令人胆寒的潘杨将军。

    北野司令官的停战条件在我看来很无稽,我已经准备承受对方的雷霆怒火,没想到这个在皇军官兵中传说会择人而噬的将军,却慢条斯理的给我写了一封回信:

    “松井师团覆灭,阁下降否?”

    ps:病了,先是感冒,以为没什么事,同时工作上忙,也就没管,结果并发了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肺炎,折腾得死去活来,可还要坚持上班,因为发案子了,这些天晚上打了针之后,看着电脑屏幕就头晕,脑袋里就像浆糊一样,今天总算是好点了……<!-- by:dasguoo|15918385188446270305|361 -->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战国太阁第一人 全职高手之醉卧伊人笑 铁血佣兵 大唐第一节度使 重生战将 家父隋炀帝 大唐再起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西周长歌 纨绔子弟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