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后妈的诱惑 我与后母的禁忌缠绵 我的性感岳母 绝色嫂子太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夜夜笙香 极品好儿媳 都市猎艳 纵情乡野 尽欢风流路 乡村暧昧高手 妇科男医 我做校贷那些年 春光无限的儿媳妇 母乳的诱惑 雪白的嫂子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小村大凶器 我的美女老师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 欲乱情迷小玲建军 我的漂亮女上司

收藏【笔趣读小说Www.elinguae.com】,无弹窗免费网络小说阅读网!

    公元300年,洛阳太尉府。

    王衍大设宴席,邀请当时的名士,石崇、王恺、王敦、王澄和刘琨等皆在列。酒至酣处,王恺招舞姬助兴,正是美酒佳肴,美人在侧,好不快活。正当大家沉浸在醉人的欢乐之中时,王敦突然拔剑而起,向抚琴的艺伎砍去,琴声戛然而止,鲜血霎时溅满了整个房间。

    众人大惊,王敦却神色自若,跟没事儿人似的,“这个贱人把琴声弹错了,所以我杀了她,以示惩罚。”言罢拿起酒杯,将宝剑擦拭一番后回到了座位。

    短暂的尴尬过后,石崇举杯向王敦道:“王处仲不拘小节,真乃大丈夫也!实乃吾辈之楷模!”(石崇好不要的脸)众人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没有必要为一个草芥般的艺伎伤了和气。

    王衍曾这样评价两个弟弟:阿平(王澄的字)第一,子嵩第二,处仲(王敦的字)第三,子嵩是庾敳(ai)的字,这哥们儿除了夸夸其谈什么都不会,王室大乱,就想着怎么明哲保身了,结果保来保去,还是被石勒请去给司马越陪葬了。

    至于王敦两兄弟,正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

    宴席后不久,王澄被任命为荆州刺史,王敦则为青州刺史。之后中原大乱,王敦随司马睿奔赴江东,为稳定江东局势立下了汗马功劳;王澄则一直镇守荆州,北方无论谁打谁,都好像跟他没一毛钱关系,好在荆州暂时还算和平,王澄虽无大才,做个土皇帝还是绰绰有余的。

    土皇帝没做多久,一个难题就摆在了他面前:很多来自巴蜀地区的流民(当时李特兄弟还在和罗尚等人苦苦作战)纷纷涌入荆湘地区,这些人穷得就剩命了,王澄非但不救济,反而视他们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几欲除之而后快。万般无奈之下,这些流民只好建立武装力量来维护自身安全。

    如此一来,流民和地方政府间的矛盾更为尖锐,王澄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向这些难民举起了屠刀,短短几天时间,八千多流民死于非命。

    这不是官逼民反么?

    于是,流民们推举杜弢为首领,正式起兵反抗。王澄听闻后亲自率军出击,部将王冲早就对王澄不满,想拉上司应詹单干,可是王冲的人品实在不咋滴(估计也就是一流氓加地痞无赖),应詹干脆利落地拒绝了,由于担心王澄兴师问罪,撒丫子跑路了。王冲于是自立为刺史。

    王冲的实力比及王澄,绝对是蚂蚁和大象的区别。可正是这只小蚂蚁,竟把王澄吓了个半死,他率军一路狂奔,连老家江陵都不要了,在沓中短暂歇息后一路向东跑去,在部将郭舒的苦苦坚持下,王澄这才命他回师守卫屯口(今湖北武汉地区),自己则继续躲避蚂蚁的追杀。

    司马睿得知后哭笑不得,他赶紧召回了狂奔中的王澄,给了后者一个作战参谋的虚衔,然后派周觊收拾荆州的烂摊子。

    周觊到任后,流民傅密仿佛为迎接这位新上任的荆州刺史,造反了。傅密与杜弢相互勾结,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傅密见打不过,就向建业请援兵,司马睿派陶侃、周访驰援,王敦则跟在后面随时准备救火。

    王敦刚把部队驻扎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军中就来了一个人:王澄。两人虽为族兄弟,但关系一直不甚融洽,早在洛阳时,王澄的名声就在堂兄之上,没事经常拿这位大自己三岁的堂兄开涮(估计小时候一块儿掏鸟窝,王敦没少挨摔),王敦虽有怨言,却一直不好发作,今时不同往日,王敦想和堂弟坐下来好好算算这笔账。

    兄弟久别重逢,自然要叙叙旧的,王敦摆了场酒席,把门外的王澄请进了中军帐。可一进门,王澄就发觉气氛有点不对劲儿,杀气从酒杯中隐隐飘散开来,仿佛里面盛的不是美酒,而是毒药。王澄冲门外摆摆手,二十几个彪形大汉蜂拥而入,把王敦吓了一大跳。

    王澄见状,道:“处仲不必惊慌,这几个勇士随我东征西讨,鞍前马后奔波许多年了,而今兄弟相见,正好借堂弟的美酒犒赏他们一番,不知堂弟意下如何?”

    王敦只得答应下来:“如此再好不过,来人啊!赐壮士酒!”

    酒过三巡,王澄的保镖们渐渐找不着北了,后来干脆趴在桌上不动唤了(这保镖当得…),王敦喊了几遍后,见没人应声,狐狸尾巴终于露了出来,刚才的醉意也一扫而空(王家子弟个个都是酒坛子,岂是那么容易醉的?)。

    王敦大声质问王澄:“为什么要和杜弢密谋反叛?!”

    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没用了,王澄拔腿就跑,和帐外埋伏多时的士兵们撞了个满怀,然后被包成了粽子送到王敦面前,王敦下达了一个简单的命令:“杀了!”

    王澄再怎么说也是司马睿亲自任命的参谋,俗话说,不看僧面还要看佛面,最起码要向建业请示一下啊!王敦可能想到了,但是没做,因为他认为司马睿已经无力节制他,他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搞割据。事实上,这为后来的建兴之乱埋下了一道伏笔,此乃后话了。

    王澄时年四十四岁,消息传到了千里之外的晋阳后,刘琨(当时还没死)只说了两个字:“活该!”

    杀了王澄,王敦催促各军进攻流民军,首先(也是最后)和杜弢交手的是陶侃,这里有必要提一下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将领。

    陶侃,字士行,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陶家也没什么亲戚,全靠母亲湛氏一人辛辛苦苦拉扯大,家里自然非常贫穷。尽管如此,湛氏并没有放松对儿子的教育,这位坚强的母亲深知再苦也不能苦教育的道理,她发誓一定要让陶侃出人头地。长年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陶侃逐渐养成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性格。

    有一次,陶侃在路上看到有个人捡了一株前面车上掉落的谷子,就问这个人:“你捡人家谷子干嘛?”此人回答:“我见它被落在路上,所以就捡了。”陶侃听后非常生气:“你家有地不种,非要偷人家的谷子!我让你偷!让你偷!”一边骂一边拿鞭子开始往人身上抽。乡亲们得知这件事后,深受鼓舞,都开始好好种地了(打人都能打出这般效果…)。这就是“陶侃惜谷”的故事。

    还有一次,好友范逵去陶侃家做客,但是家里实在是太穷了,连招待客人的饭菜都没有。无奈之下,陶母竟卖了蓄留多年的长发,然后拿卖头发换来的钱去街上买了一些菜。菜是买回来了,可拿什么烧火呢?

    寻遍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陶侃这才发现,家里已经没有一根柴火了!正当母子二人发愁时,屋里的房柱进入了陶侃的视线,于是,屋里的柱子成了灶里的柴火(不知饭菜端上桌后,友人会作何感想!)。

    就是这样一个穷孩子,后来竟做到长沙郡公的位置,治理荆湘八州,连王导、庾亮都要礼让三分。

    魏晋以来的门阀势力极为强大,加之中原南迁的士族一向很瞧不起江东人,所以该地区的寒族士子基本上没有进入中央领导层的机会,但凡事都有例外,比如陶侃。

    这难度就和买彩票中五百万差不多。

    陶侃生子陶弘;陶弘有一个孙子,其名字可谓世人皆知,这个人就是陶渊明。

    让我们再把视角切回尚为王敦部将的那个陶侃。

    陶侃和杜弢数次交战,双方互有损失。仅仅一个先锋官就能挡住大军的去路,杜弢自然非常着急,就派部将王贡去阵前叫阵。

    陶侃查了查王贡的户口,发现这人祖宗八辈都是贫农,而且也没什么犯罪记录。陶侃敏锐地感觉到:这个人可以说降。

    他远远的向王贡喊道:“杜弢本是益州的一个小官,贪污了巨额公款,是为不忠;杜父去世时,这个做儿子的都不去奔丧,是为不孝,你一个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何必为如此不忠不孝之人卖命呢?”陶侃怕这些话不足以打动王贡,就剪下了几根头发作为信物(这个礼节可不轻,古人尊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孝道,想当年曹操的马践踏了百姓的庄稼,曹操自杀不成,就以发代头,以正法纪)。

    王贡觉得有道理,加之陶侃确确实实剪了几根头发,就降了。然后和陶侃合兵一处,回头攻打杜弢,杀得后者大败。杜弢率领残军跑路,不久后,脑袋被人砍下来换钱了。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家父隋炀帝 大唐再起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西周长歌 纨绔子弟变形记 大唐第一衙内 我在红楼改气数 大宋狼烟 三国:开局斩刘备灭吕布 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